最熟悉的知识点(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定义

为某个业务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由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组成的案例

 用例核心要素

用例编号(如何命名)、所属模块、用例标题(验证谁在什么情况下,去做什么,最后结果是什么)、优先级、前置条件、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了解内容:通过否、bugID、编写人员、编写时间、测试人员、测试时间、备注


高质量的测试用例是什么

测试用例覆盖所有的用户需求

测试用例要简单明了

各类型的测试用例要齐全

用最少的用例覆盖最多的需求

等价类划分法

 定义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从每个区域中取少量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等价类 :何为等价类,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个输入条件都是等效的。

 分类

一般可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指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入合理的数据集合

无效等价类:指不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输入不合理的数据集合

边界值分析法

 定义

定义:边界值分析是取稍高于或稍低于边界的一些数据进行测试。

原因:程序开发循环体时的取数可能会因为<,<=搞错。


 确定边界值的方法

上点:是指边界上的点,无论此时的域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开区间的话,上点就是在域外,闭区间的话,上点就是在域内。

离点:是指离上点最近的点,这里就跟是闭区间还是开区间就有关系了,如果是开区间,那么离点就在域内,如果是闭区间,那么离点就在域外。

遵循的原则:开内闭外    开区间往中间找,闭区间往外找

内点:域内的任意点都是内点。

0<=x<=10          左上点 0    左离点 -1    右离点  11  右上点 10  内点 50

 因果图

 定义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测试用例的编写过程

1、确定原因、结果、中间过程

2、连接因果图

3、标明约束条件

4、输出测试用例

 错误推测法

 定义

错误猜测法是测试经验丰富的人喜欢使用的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一般这种方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发送的各种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判定表

定义

设计测试用例时,分析和表达多输入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黑盒测试方法。

注意:该方法和因果图法相似。

判定表测试用例编写过程

1、确定原因和动作

2、排列组合

3、标明结果关系

4、输出测试用例

正交实验法

概述

日本人提出

使用工具:正交表


场景法

定义

通过模拟业务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的描述,从而提高测试效果的黑盒测试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