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妈妈正在着急地给孩子准备学校的中饭,还有20分钟,就要送哥哥妹妹上学了。爸爸的视频聊天铃声响起来了。妈妈接通他的手机,边说边忙活手里的活,孩子上学要紧啊!
“这个点打,是喝多了?”妈妈想开句玩笑。
“我没喝,要不现在去喝点?!”爸爸不高兴地说。
“好好,错了,说错了”妈妈笑嘻嘻地赶紧说了。手里还在忙着。
赶巧,哥哥今天有早课,起得早,妈妈就把视频转给哥哥,“和你爸说两句吧,别让他看不到忙活的我,以为我不理他呢。”
“老爸好!”哥哥打招呼了。
“你好,怎么样,回家过年。说说你的想法吧。”
“想法?有啥想法?”哥哥有点迷惑。
“对啊,回家过年。”
“呃.......我跟奶奶学做圣虫?”
“瞎说,圣虫是年前早做好的。”
“哦,那”儿子有些不知说啥了“妈妈说姥爷要回家过年了?”
“.......”爸爸说了句啥,妈妈没听到。
说着话,妹妹下来了,这个磨蹭的小姑娘。妈妈给孩子们端这端那的。
“难道过年就是陪姥爷的,你姥爷....不回家,你们不过年了?爷爷奶奶不需要陪了?”爸爸像一个失去控制的野马乱踢乱咬了。
妹妹不明白啥,想转过视频听听。妈妈的心里一紧,又是那个不爱听,忌讳听到的字眼,妹妹根本不了解的,妈妈脸一下子变得难看了“你不会说就不要说了,我们要上学了!”
“啪”地一下,妈妈按死了视频,生怕让不懂事的女儿听到了。
她坐下来,大清早上忙活了一桌子的饭菜,一下子失去全部的味道,她看着俩个孩子吃得香香的,她竟然连筷子都不想拿起来了。那焦黄发脆的葱油饼,一个煎蛋白里带黄的煎在葱油饼的一面上,看着模样,闻着味道,刚才妈妈都忍不住尝了一口,现在......一切都索然无味了,她生气地剥起桌子上的熟豆子,给自己找点事做,哥哥似乎知道了妈妈的心,也像沉思什么,没有说话。
送哥哥妹妹上学的路,很短,今天走得早,一点不堵。
哥哥突然说:你们走时这车是不是要洗一下放在停车场?
“不用的,嗨,妈妈说了多少遍了,你又提,一月底要洗一次的,回家时就半个月,没有雪根本不用洗啊。”妈妈有点气不顺,多说了几句.
“哦!”
“你做的事就是赶快给tuna找个寄宿的地方,别到最后又没地方了。”
“妈妈,回国的票可以退吗?”
“为啥?已经订好了的,不能退,这才几天吗?订票前左商量右商量的。该做啥做啥吧。”妈妈觉得自己有点生硬,也许真的说多了
妈妈还没说完,已经到了哥哥下车的地方了。哥哥下了车,又送完妹妹,妈妈回到了家。
又坐回饭桌边,开始吃点东西吧。不行,到底得看看爸爸那边是怎么回事。妈妈拨通微信视频,她忍住火,仔细观察视频里的他,眼睛半眯着,仰在沙发上,一股子要睡的感觉,看起来就是喝多了。
“今天晚上和谁吃饭了?”
“和税务的…”
“哦,明白了!”妈妈说,“不醉才怪呢!酒后吐真言啊,我不想听什么,你就说什么,当着孩子的面,你是不是家里所有的事情孩子都要知道吗?不该知道也要知道?”妈妈已经火了,脸涨的通红,眼圈也红了,又勾起她不愿提的往事了,家务事不提也罢。
“我就是没醉。怎么了?为什么不能说,为,为啥?”爸爸的头已经有些抬不起了,舌头也打架了,还犟着…
妈妈再次按死手机,罢了,罢了,跟醉人有啥说,更何况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一会儿突然收到哥哥在一家人的群里的短信:“我还一直以为家人都很想让我回去,结果回去过年也要想法,那么以下是我想的:我课程很忙,回家过年坐飞机很累,倒时差更累,回家过年也要带着作业,过年抽空做作业也累,如果不是很需要我回去的话,我想呆在这里。”哥哥看来也生气了,你说这事情。
妈妈赶快回复:爸爸喝醉了,你该上课上课吧。不用在这说,妹妹也上课呢。”
想到哥哥的心情肯定也不好,妈妈又单独给哥哥微信留言说:“我回去过年的形成的原因:最早是爸爸说,新房盖起来了,回去陪爷爷奶奶过个年,你附和说你的时间可以。我也开始想这个事情,后来姥爷的事情,说可能回家来,我又考虑再三。感觉到今年回家这是个机会,妹妹七年级,请几天假也可以,姥姥生病了现在还算健康,你的reading week 也在这个时间点,晚了几天,但是过年的气氛还在,你还可以感受到一大家子人,一起过年,四个老人都健在,一个都不缺的气氛....过年,就是团圆。”
“爸爸喝醉了,我也不和他一般见识了,你也不要想歪了,哪个说不需要你了。他要你的想法,你就说你的想法了:关键你说的又太不靠谱了,跟奶奶学做东西,那根本不是主要原因啊,姥爷回家,那也只是一方面,万一回不来呢?我都考虑过,只是我不会和爸爸那样说出话来让所有人都生气。过年就是一大家人在一起的气氛。你不要胡思乱想了,上课。我们也需要你在。”
和哥哥说明缘由,妈妈心里好受些了。吃了点东西,她又看到了爸爸发到家庭群里的消息:@儿子我肯定没喝醉。妈妈说让妹妹回来感受中国年的气氛,我觉得可以理解。但今天你说姥爷很久没在家过年,你们回来陪他过年,我就不理解了,难道爷爷奶奶就不需要陪吗?这道理谁说给我听听啊!”
哥哥的回复:“如果情况反转,我也会做一样的事!”
你说说,这是个啥事情啊。醉了的人偏说没醉,没醉已经神智不清了。都安排好了的事情,机票买好了,高高兴兴过个年的事,过年是一家人的事,妈妈希望谁都不缺席。
可是那个做爸爸的喝了酒就非要哥哥说个他想听的想法,而且偏偏他自己就说了妈妈不愿听的字,他这不是醉了么?
这个爸爸怎么能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啊!妈妈来说说这个理吧:爸爸和奶奶吵架,赌气说不再回老家过年,妈妈一直劝,不能这样。妈妈的弟弟,孩子的舅舅说让姥姥去他家过年,他们不愿意回来,欢迎姐姐们也去他家。妈妈也在劝:回去过年要到婆婆家过,公公婆婆在,肯定不能到外地了,还是一起回家吧,让孩子们有个过年的美好回忆。尤其对两个长在大城市的小姑娘,她们哪里了解这些过年的风俗啊!新房子盖起来了,爷爷奶奶都很健康,回家过个年,让妹妹感受一下过年的风俗,这么多的理由,你怎么偏偏挑孩子的话碴呢?
那天,吃饭时,妈妈和妹妹谈论回家后要把妈妈小时候的照片找找,妈妈要写写那些小时候的故事。妹妹突然和妈妈说:“妈妈,我们回去住在姥姥家吧,这样不用麻烦奶奶了。”她是想的和表妹一起玩啊!
“哈,好孩子。过年回家,是肯定要住在爷爷奶奶家的,舅舅带妹妹住在姥姥家,她也是要住在奶奶家。两个奶奶都会很高兴,这就是北方过年的风俗!”
“哦!”妹妹似懂非懂地点头啊!
“除夕,初一在爷爷奶奶家,初二可以探亲,姑姑家,姨姨家都行,初三走娘家....”妈妈兴奋地告诉着孩子们。
“除夕过年还有些故事呢?哥哥知道吗?”
“我知道过年放爆竹是赶走叫“年”的怪兽”,哥哥答道:“我想吃过年的好饭了!”
“行,今年一定高高兴兴地,希望一个都不少!回家再尝尝家乡的味道。我们找找过年的故事都来讲一讲。”
妈妈和孩子们谈论的年的话题还在耳边,妈妈还想翻翻更多关于年的故事给孩子们看。回家过个年,能凑齐人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可是这个醉酒的爸爸,他怎么就了解孩子们的心啊!
哪个父母不想儿女陪着,哥哥妹妹也会很快长大,爸爸的骨子里都是陪爷爷奶奶,生怕哥哥忘记。妹妹呢?将来妹妹嫁出去是不是就不用惦记着她的爸爸妈妈了?希望妹妹未来的丈夫不会像这个爸爸一样就让孩子记着他的爹娘,把妹妹的爹娘忘得一干二净。
这个爸爸呀,你可知道,哥哥对爷爷奶奶有多好,奶奶曾对孙儿说:“你也要去看看你姥姥,不要像人说得外甥狗似的。”
这个爸爸呀,孩子大了,不是妈妈的一句话就能左右了他们的,哥哥也是有思想的成年人了。孩子没表达好,就都是妈妈的不对了吗?更何况妈妈做得都很在理啊!她在劝弟弟回家陪父母过年,她也带着孩子们陪公婆过年,然后又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父母,一大家子人和和乐乐,哪里不对了?你挑的什么理,什么刺啊!你真醉的不轻!
妈妈Google一下:酒醉后吐真言吗?
Google的回答是这样的:
一说:
酒后吐真言”是抑制作用的通路受到抑制的一个反映,换句话说就是平常控制你不要多说的机制现在失效了。由于酒精能作用于大脑多个区域,影响记忆,感知,判断,运动,协调等多项功能,而个体的遗传因素,身体状况,酒精摄入量,是否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喝酒时的心理状态等等不一而同,具体反应上就会有很大差别。所以有的人会感受到“酒后吐真言”,有的人会越来越沉默,有的人感觉头脑清醒但是行动受阻。。。
二说:
酒后吐真言,是以酒为借口,说出自己想说平时碍于面子却不敢说的话,做些想做平时却不敢做的事,其实烂醉后依然还是有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的,只是力不从心。
个人认为,酒醉后思考能力有,但是平衡能力没有(因为小脑被麻醉)。
三说:
虽然人们时常认为酒精可以对人体起着兴奋的作用,但那只是因为酒精使负责抑制危险行为的部分脑区的活动减弱了。相应的,在这种作用下,神经元的控制能力也会比较弱,所谓的“酒后吐直言”就是在这种机制下发生的。但是否为“真言”,恐怕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
嗨,每个人都是爹娘生养,妈妈没有去让孩子们偏着那一个,爷爷奶奶是亲人,姥姥姥爷也是亲人。孩子们亲近那一个是孩子和老人们的感情。妈妈没有左右孩子,都是公平地去和孩子们讲道理。可是妈妈希望爸爸能管管自己的言语,讲究的方式,让妈妈不再听到不愿意听到的伤心的字。妈妈宁愿相信最后一种说法,相信是爸爸的控制能力弱了,不知道自己说啥了!
这个你呀,可是醉得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