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尔浪洼
1、离老去和死亡越来越近的人生
前几天,我教5岁的儿子学魔方,结果,我查着书,将他教会了,而我却怎么也还原不了。我不得不在每次都还原不了的时候,叫儿子过来帮忙。
儿子每次都顺从的过来,三下五除二,弄好了。
我感慨:“智商赶不上儿子了。”
儿子却接话道:“爸爸,你老了。”
我悚然一惊。“老了?!”
说真的,活了几十年,我还真从没有考虑过“老”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话题很遥远。即便是今年我已近不惑,我还是觉得“老”不是我关注的话题。
但儿子这一说,却让我的感觉格外的不同起来。
就想起更前几天,我去赴一个20年前的老同事的聚会。说真的,这个聚会非常让我感慨,在深圳这个地方,大家都是天南海北来的,居然还可以搞个20年的老同事聚会,真不容易。
在会上,谈起XXX和XXX,有人说,他们都去世了。
“去世?”我那一刻的震惊,丝毫不亚于听到儿子说我“老了”。
我忽然发现,刚刚奔跑在人生半程中的我,离死亡和老去这么近了!
每天都忙忙碌碌,读书、写东西、工作,喜欢强调“杠杆”效率的我,决定稍微慢一下,找本书读读,好好思考思考“老”这件事。
于是,我找到了《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
2、感受老去,疼痛居然是最大的强敌?
从小到大,接触过很多老人,经历过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去世。但在那时候的感受中,这是一件自然现象,是一种必然会发生的事。
虽然有时候闲下来,也会常常回想起溺爱自己的姥姥,纵容自己的爷爷,把我这个外孙当小儿子、恨铁不成钢、天天修理我的外公。
可是,却从没有尝试过用同理心的方式,去感受一下老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直到我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才发现,疼痛居然是老人最大的强敌。
说真的,做为一个男人,特别是眼看着自己几乎像超人一样无所不能的父亲长大,而今正值壮年,正在做儿子无所不能超人一样的父亲,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超人”居然也会有被疼痛折磨的一天。
这个发现让我非常惭愧。这也使得我忽然理解,当年我觉得临去世时不可理喻的姥爷、去年因为住院而怒不可遏的六叔是怎么回事了。
我的外公一辈子强悍,一生养大了8个孩子。他年轻的时候,养骆驼、种树、弄果园,做贸易,总之是为了养家,尝试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且一辈子都不服输。我记得他60多岁,我在他家寄读的时候,他还能扛起200斤重的麻包。
但据说,他去世前,忽然变得不可理喻,对打针之类的极其惧怕,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强悍,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外公生病的时候,我正在南方漂泊,家人担心影响到我的发展和提前图,直到外公去世几个月之后,妈妈才告诉我外公去世的消息及生病时的状况。
我很悲伤,但却很难理解,一个一辈子强悍的人何至于如此?在读《学会做一个会老的人》的时候,我才赫然发现,原来疼痛才是一个血肉之躯最大的强敌。日渐加剧的疼痛,长时间对人的折磨,会让人变得恐惧,从而采取不理性的行为。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一些老人会对家人乱发脾气,那是因为他无法倾诉他的疼痛,不的不这样去表达自己和对抗自己的恐惧;为什么有些生病的老人逃避不见医生,不愿意知道疼痛的根源,他担心会找出更多的问题和毛病来;甚至有些生病的老人,会莫名其妙相信一些乱七八糟的偏方和奇奇怪怪不靠谱的疗法,因为那是他绝望中新的希望。
3、尊重老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人老了之后,与之前最大的差异,是由一个家中的权威,指挥一切的人,变成了一个需要别人指点去想,去生活的人,这种巨大的差距,会让身体上已经老了,但内心还没有适应过来的人,更加觉得自己“渺小”。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的作者拉姆·达斯说,不仅如此,老人们所要面对的,还有可能是自己会变成老年痴呆,遭人遗弃、大小便失禁、和死亡等等。
但是,很多人可能真正担心的,往往不是那些真正让人谈虎色变的大话题,而是一些琐碎的小事。比如有一位老人,她最怕的是“虫子”。大家都搞不懂她为什么怕虫子?后来,才搞清楚,原来她是怕死了后被埋在地下,才迟迟不肯离去。于是,她的子女当着她的面签署了一份协议,保证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火化,第二天,老人就在睡眠中安详的离去了。
读着这些关于老去的故事,或者作者老去时的亲身体验,我感慨良多。说真的,我们一出生开始,就学习很多的东西,包括怎样懂事、怎样成长、怎样去征服、怎样去屈服、怎样生存、怎样面对成功、失败和煎熬,但却是从来没有课程,教我们怎样老去,怎样应对逐渐老去的人生。
一方面,是我们在没有老去之前,可能觉得那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就像今天的我,在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之前,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老去这件事情。
即便是我们真的意识到我们会变老,或者正在变老,但在中国,确实也没有人去研究和写过怎样学习变老的书。也许,我们可能会觉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到的东西够多了,连变老都学会是一件搞笑的事,也许,觉得自己还没有变老时就学习变老,可能是一件软弱的表现,会让别人耻笑。
至少,于我而言,在读《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之前,我是觉得这件事既无必要,又非常搞笑。我们学什么不可以,犯得到去学一个怎么变老的课程吗?连变老都需要别人指导吗?
但是,当我越读到后面,感触却越多,越深。有时候,人生中有些东西,确实不是仅仅经历,或者必然要经历就能会的。变老这种事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拉姆·达斯自己在变老之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曾经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为了进一步追求人生真义,他离开哈佛,远赴印度修行数十年,后来出版了畅销一时的《活在当下》,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心灵和意识。这其中就包括创造了伟大苹果的乔布斯。那时候的他,以为自己看透了生命,了解了关于人生的一切。
但是,直到他老去,直到他从思维敏捷、口若悬河的人生导师,变成了一个中风的老人,在经历无法表达,说话不连贯,在深刻体验到老去、无力、依赖别人的人生之后,再来讲“活在当下”的新老人人生感悟,才更有智慧,更具说服力。
4、安于老去,做个智慧和发光、发热的老人
老去的人生,真的都只有悲伤和无耐吗?也未必。虽然权力和曾经的荣誉会随着退休会失去,但是,睿智和豁达却不会。
我有位老上司,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已经是第一次退休了,在民营企业你做总工。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除了觉得他和蔼,没有其它特别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因为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在这个行业可以说是名满天下,人人皆知。
正常情况下,我想再过几年,他就退休了吧?!然而,居然还没有,他在那家公司又做了十年的总工,才退休,退休之后,居然又去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任顾问。我今年过年问他的新年愿望是什么?他答:“实现人生的第三次退休。”
虽然他的工作强度减下来了,也渐渐不再参与行业的很多会议了,但是,总是还关心这行业发生的各种大事,不时发一些行业最前沿的报道给我,或者一些最新的学术论文给我。
除此之外,还资助晚辈去创业,在晚辈们的公司遇到困难的时候,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帮忙,或者提供一些专业方面的意见供参考。从他发给我资料的密集程度来看,他的阅读量丝毫不比我的小。
我每次约他和几位行业的前辈一起喝早茶的时候,席间必有一个节目,就是他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的数字,那上面有我们这个行业最新发展的一些详实数据,以及本行业最新上市的公司的相关数据,一早上喝三个小时的茶,从他那里传递出来的信息的含金量,超过我阅读一周学术论文和搜集的相关数据。
有时候我想,是什么样的岁月磨砺和沉淀,能让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如此睿智和博学。虽然我看着他从我认识他的时候至今,一天天的在变老,头发慢慢从花白到全白,行动也开始逐渐变得缓慢,但却让他变得更加从容,也更加智慧。
在他身上,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老人的无耐和暮气和迟缓,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一种穿越了岁月砥砺之后,更加闪光的品质。岁月在他身上,带来的不是“老”的感觉,而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新”。他的思想不仅没有变的陈旧,相反,反而处处透着一种睿智。
虽然他的身体在一天天的变老,但是,他的生活却似乎每天都是新的。他并没有为老去变的焦躁,反而很安于他的老去,用一种我做到了,我仍然在做着的心态,面对一切。我觉得他身上的故事,比我看过的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实习生》角色还要温暖,还要精彩。
书我读完了,并思考了很多,而且我写下了这些文字。我不能说读了这本关于学会怎样老去的书,我就真正读懂了“老”这件事,但是,做为一个眼中看着父亲渐渐老去,在儿子眼中已经算是“老”了的中年人,我想借着这次阅读之旅,努力地看看后面的人生,仔细的想想,后面越来越“老”的人生,我应该怎样去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