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上海的冬天,总是来得教人猝不及防。或许昨日的夕阳还染着梧桐落叶的金,而今日晨起却蓦然发现室内涌入大片的白,一眼望去,成群的建筑似乎变成了乐高积木,在白色浓雾中飘忽不定。冬雾以她高调的形式,宣告了冬的到来。
入冬,便要开始吃羊肉了,这是老上海的惯例——或是围着炉子谈笑风生,捞起炖得酥烂的羊腿;或是撑一把伞,到古镇常去的老店叫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又或是携全家出游,在农家的热情招待下,就着烧酒来盘白切羊肉……而吃羊肉的最佳佐料可不是任何一种调味品,而是那湿冷、缠绵的雨。
除了羊肉之外,汤团也是上海人冬日里暖暖的一口满足
可能是粉墙黛瓦内的过冬气氛过于温馨,也可能是高楼大厦外的灰色天空过于压抑,反正,雨就是这么来了,并且任性地赖着不走,特意要营造一种类似英格兰冬日街头的暗色调。可这上海的冬雨呀,同被大西洋暖流所影响的英伦三岛比起来,到底少了一份随心所欲的善变而多添了一份北纬31度的温柔缱绻。在她不舍离去的日日夜夜里,为多少相聚一堂的人们打着淅淅沥沥的和弦拍子,又为多少暂别上海踏上归途的人们润色了满含思念的背影啊!
这样的雨,一直下,一直下进没有冬日暖阳和大雪浸染的心中。或许北国的冬来得更加豪放,拥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盛况;或许华南的冬根本便是了无痕迹,四季如春,不必裹着羽绒服走在霏霏冬雨中。可到底还是上海的冬天深得我心,这冬雾,这冬雨,总有着独特的温润,丝丝缕缕扣住我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