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深圳一个13岁男孩,给家人留下4封遗书后坠楼身亡的新闻,刺痛了我的心。
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讨厌我,我走了,请不要伤心难过。
他在遗书里,把自己的500元压岁钱留给了爷爷奶奶;他说姨妈是“第三个对他好的人”,他认为爸爸妈妈都不喜欢自己,但是还是让他们不要伤心。
从这里,我能想象得到男孩内心该有多无助、多绝望,就好像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一座荒岛上,只有他一个人在,四目望去,周围全是茫茫大海,无处求援。
他为什么认为爸爸妈妈会不喜欢他?他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想法?他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承担?他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离开?
让这个孩子生无可恋走上极端的,其实并不是作业,而是他内心深处生出来的那种无助感和孤独感。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看到了他的孤独,走进了他的内心,或许今天这个孩子还坐在课堂里,即使偶尔不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也许只会乖乖补完作业再吐吐舌头……
可是没有如果了。
01
湖南卫视的《少年说》第三季里,有一个上初一的叫李嘉乐的女孩,她对妈妈说:
“自从你搬走以后,你陪我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我以为我得了什么奖、我考了前几名,你就可以陪伴我。但每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我们都见不到面了。
我最喜欢周五,因为放学就可以看到你了;我不喜欢周一,因为周一就要跟你分开。如果我考到前十名了,你可不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来陪我?”
原来妈妈是医生,工作原因让她不能经常陪伴女儿,甚至无法在第一时间接听女儿的电话。
整个过程里,女孩子都是在哭,台下的同学也都在哭。孤独是孩子的天敌,他们对孤独是真的感同身受……
02
记得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堂弟正在上初中。
那时候的他整天独来独往,不跟人说话。有时候一跟父母说话就容易不耐烦、发生冲突。我的伯父伯母为此没少生气落泪。
说起堂弟的事,伯父一个大男人都能又气又急的哭出声音,更别提伯母了。
那时候的父母,并不懂得太多关于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他们只是觉得孩子不听话,缺少管教。于是父母和儿子三个人的关系越来越恶劣。
直到有一天,老师把他们都请了去,堂弟因为把同学打伤了要面临学校的处罚。伯父伯母怎么都不敢相信一向少言寡语的堂弟居然会跟人打架……
幸运的是,堂弟的足球教练是一个特别懂得孩子心理的人,他告诉伯父伯母:堂弟没有学坏,他只是太孤独了,不知道该跟谁倾诉,所以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做事越来越不多加考虑。
现在堂弟每次说起那时候的事情,都会告诉我:“姐,你知道吗?我最感谢的就是我们教练,是他告诉爸妈我的感受,告诉爸妈怎样跟我沟通。当我跟爸妈倾诉过了之后,爸妈也听了进去,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有人疼有人在乎了!”
知道有人疼爱自己,有人在乎自己,堂弟就不再觉得孤独无助,很多话愿意跟爸妈沟通,再也不是那副伯父口中“阴阳怪气”的样子了。
爱迪生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会沟通的父母,才会让孩子远离孤岛,才会培养出良好个性的孩子。
03
如何做会沟通的父母,尤其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这里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亲子陪伴。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从法律上来说,就是父母和孩子这样一种直系亲属的关系,血缘上是最亲的一家人,爸爸妈妈对亲生子女之间具有抚养一些权利和义务,从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对孩子实行这一种义务,帮助孩子性格,毅力,人际交往各方面进行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靠什么来建立和维系?亲子互动。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父母的爱要求很高,不仅仅是陪着,更重要的是之间必须存在亲子的互动。而这种互动也更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提问,很多父母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
“我自己的孩子我再了解不过了”
“我不了解,谁更了解?”
“那是自然.....”
......
是啊,父母作为孩子身边最亲的人,自然是最了解孩子的。
但是,我想问的是,你敢确定自己真的了解清楚了吗?
不要急着反驳,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 01、近来,孩子有没有做过让你感到生气的事?
● 02、具体是什么事情?
● 03、你为什么会生气?
● 04、你生气的理由是什么?
● 05、你要怎么去处理?
相信很多父母一时之间都难以回答上来。
当然,这并不代表你不了解孩子,只是了解的还不够而已。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世界都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亲子沟通、缺少亲子陪伴。
“孩子,爸爸妈妈一定每月带你去一次游乐场。”
然而,各种饭局、牌局、加班局......
似乎,游乐场都是爷爷奶奶带去的,他眼神里面的失落你看到了吗?
“宝贝,你只要乖乖做完这些题目,我就陪你出去玩。”
出去是出去了,但你的手机总也没离开手,他还是一个人在自娱自乐,他落寞的背影你察觉了吗?
“爸爸,我们可以一起去踢球吗?”
“待会还有个会,你自己去和伙伴玩吧。”
“妈妈,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宝贝,你自己画吧,妈妈还要做饭呐。”
他总是想法子和你一起玩,被拒绝的嘟嘟嘴,你读懂了吗?
04
前两天看到一个小孩子写的话,很心疼:
我不想做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更想做阳台的那盆花。
爸爸妈妈回家后只会忙自己的事,根本不看我,他们还会给家里的花浇水,可是我一点都得不到他们的关心。
你知道吗,父母各自忙各自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活成一座“孤岛”。
现在的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各方面的格局和眼界也不一样了,对于自己的生活要求会更多,每个人都在不断的追求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家庭贡献力量。(此前就看到过一个段子,有家长问:为什么在上海月入四万,依然会感到很焦虑?)
但是有时候想要权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就非常的难,一旦做不好,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个直接的伤害。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封闭?
如何让孩子在童年时就积攒内心的力量,拥有源源不断成长的能量呢?
尹建莉老师说过一段话,深感认同:
决定一个人一生过得好不好,向上流动还是向下流动,内在的幸福感多还是少,因素确实很多,且大部分不可控。
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却是可以控制的,那就是阅读。
阅读是储智,也是借力,是孩子人生幸福的一份巨大保险。
记得有一部电影《偷书贼》: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9岁小女孩莉赛尔的父亲被抓走,母亲下落不明,弟弟也意外去世,留下她一人生活在战火纷飞中。
孤苦无依的她寄养在别人家里,尽管生活艰苦,她还是学会了阅读,从此书籍成为了她心灵唯一的慰藉。
虽然士兵们在大面积的烧书,但是她依然不顾危险去“偷书”,就这样,阅读支撑着她在战乱中坚强的生活她,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不会变坏。
因为孩子们一旦形成了阅读的习惯,就建立起了一种正能量的吸收方式。
从书里学到的知识,能让人在面临困境时,找到体面周全的解决办法,而不至于走上绝路。
从书里见到的万象,能让人见天地、见众生,最后见到自己。
从书里开拓出的胸襟,能让你人即使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也不至于让你被琐碎和庸俗吞没。
请相信:守护孩子的内心,保护孩子的能量,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05
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
1.找一本喜欢的书
首先,为孩子选择一本好书,你们就会意识到阅读是非常愉快的。
2.设定时间
每天阅读至少5-10分钟时,设定几次固定时间。
养成每天都有阅读的习惯,即使时间不长,只要每天坚持,就可以慢慢培养成日常阅读习惯。
3.随身携带一本书
无论你去哪里,随身携带一本书(现在有电子书阅读器也很方便携带)。在遇到需要等待的时候,或是在路途中,可以随时掏出书阅读,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利用时间,慢慢的可以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
4.列一个清单
列出想要阅读的所有优秀书籍,另外,每当你听到孩子的老师或者你的朋友推荐的某一本育儿好书的时候,及时添加到书单。
这个书单做好已读、未读的标注,开始阅读的日期,也可以在上面写下阅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悟感想,这样子清晰条理的读书,会非常有满足感和成就感的。
5.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有一张“地铁母子读书照”火遍全网。
有人问这位妈妈:“你是怎样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
她回答:“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开始学习父母的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找一些好书,和他们一起阅读,或者给他们读,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同时,父母也在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且和孩子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增进亲子关系。
在一所蒙特梭利国际学校里,给家长发的一张阅读书目下面,写着这样两行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拥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教会孩子阅读的父母,才是真正有远见的父母。
有句话说:父母的保质期只有十年,因为终有一天,孩子们不再听我们的话,不再接受我们的约束。
等到父母们放手的那一天,孩子们有没有能力健康地自我成长,完全就看童年时父母给孩子留下了什么财富。
金山银山有吃空的一天,手把手教有教不动的一天,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就等于留下了一份能受益终身的财富。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体验、倾听了许多的智慧语言、吸取了无数成功思考的孩子,终将会拥有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