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想想这二十三年陪伴我最多的是什么?是文字!多少次辗转难眠,多少次悲伤失落都是因为文字的陪伴才是自己归于平静。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奶奶说“今夜月朗星空就叫明月吧”自己就和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奶奶读过两年私塾,在同龄人之中也算是小有文化。在我三四岁的时候教我写“1.2.3……”每天得写到一百,也教我背一些诗印象最深的还是《静夜思》,虽是不能理解它的意思也算是背下来了。那会只知道“举头望明月”而今才深深体会到“低头思故乡”。
五岁的时候回了老家,那会没有电视电也是想发就发。特别是到晚上只有一根烧红的钨丝,或者摆设一样的灯泡。家里那会多的还是煤油灯,或者干完活一家人煤油灯也不点围着火炉聊天。那会爸妈都不到三十岁也有几个朋友,讲讲妖魔鬼怪或者说上几个笑话,有时候爸爸就背两首诗让我学学《咏鹅》《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什么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山行》因为爸爸教的是“停车坐岸枫林晚”。那会家里还有伯伯和姑姑们的连环画,看不懂字就看看上面谁漂亮或者干什么。
三四年级的时候因为要修房子家里来了几个匠人,晚上吃饭吹牛完后小孩子要睡觉。他们又实在无聊,就跟母亲要小说看。母亲的小说也是搜刮二舅的,那是第一次看见母亲抱了好高的一摞小说有的比家里做的豆腐墩还高。那个人饶有兴趣的翻着,我也凑上前去。说实在的武侠小说里的画确实不怎么样。我拿起一本翻了半天也就三五幅插图而且还特抽象,大概是母亲怕我弄坏了就赶我去睡觉我走的时候心里还愤愤不平,等有一天我会看了哼。
四年级的时候最爱去母亲床头偷《故事会》,其实说真的《故事会》其实挺不错的,雅俗共赏一个小故事一个小道理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我来讲里面有好多新奇的事情。七八月涨水的时候我妈让我扯猪草去,我就给裤腰里藏一本《故事会》有时候坐在小溪边有时候藏在玉米地里忘情的看着。直到我妈站在那块大石头上叫“明娃子,明娃子回家吃饭了”我念念不舍的合上书,看着我空空如也的背篼。一下子着急了,心里就埋怨着都怪这个书太精彩,赶快把书藏在石头墙里。先割着天须子(一种家种的猪草)快满的时候在随便割些杂草把天须子盖住。
五年级的时候《故事会》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了,我开始看武侠小说。课堂上也看有一本《蓝色妖姬》,老师在上面讲课讲得眉飞色舞我在下面笑得合不拢嘴。老师说“王明月你在笑啥”连问了三次还是我同桌提醒我我才听见的,那以后都知道我爱看小说。那学期考试第六名(我们年级只有13个人)从拿通知书就遭批斗,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见我就摇头。后来狠下心把小说戒了一两年。
升初中之后有大把的时间特别是每星期来去的五六个小时,因为小时候锻炼的一项本事可以边走路边看书。那会看了不少的名著,实在无名著可看就找些诗词背背聊以慰藉。
虽然现在有很方便的电子书看,但是纸质书给人的感觉还是电子书代替不了的。有时候特别喜欢笔划过纸的感觉虽然我的字是公认的丑,谁让字如其人呢。
情深露字,雨打诗心。我愿意一直活在文字的世界,不会有孤独寂寞。有时候一群人你会觉得孤单冷清,而有文字的陪伴就算一个人你也会觉得热闹非凡因为文字不会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