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网上的人

今天咱们唠唠如今的网上环境。

我最近观察朋友圈,有的朋友开始离开抖音了,我询问,大多还是因为忙。

  以前刷过一段抖音,因为碎片化,就会想接着看,时间很快从手机上倾泻而下,仿佛总是在瞧手机,当时到底看到了哪些内容?也不记得了。

  容易失眠。由于是片段式的被夸张过的视频,好像狐狸精勾着人,越看越想看下一个,越看越睡不着。然后,最糟的是,世界价值观产生极度不平衡,认为网上看到的样子,就是世界的全貌,殊不知看到的,都是大数据市场想让你看到的。这也是男生普信与女生恋爱偏离自然土壤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存在那么多露恶的人,网暴的人呢?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评论区被差评,攻击所淹没。有声音会觉得,"骂人的是在酸人家,看不得人家好。"

或者"骂人的是原生家庭给他造成了影响,让他愤怒。"

对露恶者的心理追查和现实生活追查是不靠谱的。 比如“他在网络里那样是装的,是面具,现实里其实他是一个温柔的人。”这种说法甚至可以说肤浅吧。因为在目前空间里,一个人就是他表显出的一切,鉴于他所表显的东西参与到了现在主流话语大生产中,所以他所说的话是独立于他自己而存在的。引用哲学家福柯的一句话“话语并不活着,话语的时间不是你们的时间。”

我觉得咱们需要集体反思。因为市场的高速发展,包括朋友圈、抖音在内的社交媒体的崛起,咱们被不断地被曝光在各种视线下,使得咱们对各种视线习以为常,体会不到他人即地狱的感受了。而我们频繁地露出,露出过剩,必然结果就是露恶。

日本学者在《现代文明说:露出吧》书里详细写了这种全球性现象:露出的过剩。我甚至可以说,露在恶的前面,不是偶然的情况,包括抖音在内的社交媒体给这种露提供了丰富的条件。露本身创造了恶的空间,露本身就是恶。没错,咱们身处露恶的环境中。

  今天公共领域也被当成了私人领域,有如卡夫卡在《审判》中的一段话,今天看来更像是预言:最公共的场所实际上是最私人的阁楼,洗衣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