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太,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几年前老伴去世,如今一个独自居住。但两个女儿都在她所居住的小区附近居住,因此她并不孤单。
早年王老太太并非居住当前小区,据传由于同周围的邻居关系交恶,在完居所没有办法呆下去,才被迫迁至如今的居所。据了解她的人讲,这位老太太最大的性格特征,便是自私自利,从来不吃亏,喜欢贪小便宜。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有一个极坏的习惯,喜欢在公共楼道里,占地方并借此乱摆乱放杂物。
比如,年轻人在楼道靠近楼宇门的位置放置一辆自行车,她便会在人们放车的地位放一把椅子。更可气的是,她地下室门口附近尽是她堆放的杂物。也不知道她到底有多少杂品需要安置,楼梯下、楼角处,随处都能见到她存放的物品。常在一起相处的人们发现,其实她没有什么好存放的,她随处存放的物品人们发觉从未见其少也未见其有所增加,久而久之大家也琢磨出来了,她只是喜好占地方而已,并无他意。
上了年纪的人,生活习惯与年轻人差异很大。比如,夜间往往睡得早,早晨起床也早。本来吗,各在各家相互也没有太大影响。但这位王老太太可非常人,好像唯恐怕别人不知道她的存在似的。她一般早晨四点起床,起来第一件事便反反复复地推拉她家那扇沉重的窗户。“哗啦哗啦”的声响在宁静的清晨显得更加刺耳,左右邻舍不胜其扰。大多数邻居都一忍再忍,可有的家庭孩子正准备迎接高考或者中考,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休息,也找过她几次,仅仅能够好上几日,过后便涛声依旧。
也挺有意思的,她的姑娘应该也退休了,每天早晨五点钟左右,肯定会来探访她的母亲。我探究过她因何每每这么早来看望其母的原因,猜想老太太的姑娘每天需早起遛狗,探访其母此乃顺便为之。姑娘与其母亲的交流方式也奇特,其初,姑娘站楼下按楼宇门的门铃,其母便拉开那扇沉重的窗户,一个趴在窗户囗,一个在楼下扯开嗓门喊个没完没了。她姑娘按门铃的声响,就好像起床的号角,每每都将整个楼洞的人们唤醒。
据说,她姑娘后来,不再按门铃,而改为上楼敲门了。一边敲门,还一边用她那娇滴滴的声音呼叫她的母亲。尚没迈进她母亲居室,母女便迫不及待地交流上,她们说话的声音瞬间便充斥在整个楼道之中。有时,姑娘所遛之狗未能亦步亦趋,她还要在楼道里喊上好半天。无奈得很,每天早晨整个楼洞的人们都要跟随着一对母女的生活节奏而起舞。
人们都满腹愤怒,只是没有人愿意同她们一般见识而已。剖析此类人的内心世界,探究产生举止的缘由,不难发现她们心里只装着自己,旁若无人。遇到此类人,众邻居只能自认倒霉了。
此楼洞还居住一对老年夫妻,比王老太太略微小三四岁的样子,男主人姓李,女主人姓刘。为人低调,乐善好施。由于年龄相仿,两家老者故有更多共同话题,彼此走动也比较频繁。
王老太太平日有些出力的活计,愿意将其交由李老替自己办理。偶尔或者顺便也好说,经常如此操作,自然李老与刘老太便不太乐意。李老为王老太太义务承办杂事也有几年了,再加上了年岁也有些力不从心。一日,王老太太又托李老办事,李老委婉拒绝了。王老太太心知肚明,人家这是不愿意继续帮忙了,心里便有些不快。
王老太太的一些做法确实令人费解,她不只一位姑娘,也有女婿,又都居住在她附近,而且年纪都不大,有些需要出力的杂活交由自己的女儿与女婿承办本为顺理成章的事,好像她从来不舍得使唤自家人。究竟为啥,人们不得而知。
听说一天,王老太让一邻居帮助她搬一趟东西,人家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当时将她羞臊得不轻,弄了一个大红脸。最后,还是同一楼洞一位年轻小伙子上楼遇见顺便给她送到屋里。
王老太太逢人便夸赞这位青年人是好一生中遇见的最值得感恩的人。这件事很快便传到李老与刘老太太的耳朵里,他们听了很不舒服。李老任劳任怨为王老太义务送米送面、买东买西,默默无闻已有数载,还不如一青年一朝一举。
普通人皆群居而过,尽量不要打扰他人的生活;自己能办的事不求他人,实在力不从心可交由至亲人为之;儿女不在身边的,那就只能多费金银细软了。经常打扰他人生活,是不道德之举;他人为善之举,无论大小皆需牢记于心。乐于助人是人们的觉悟高,记住你的事情别人没有义务为你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