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最大的结局,虽然苏大强这个妖人什么都忘了,但是居然大家都挺好,这结局挺好啊。
不得不说,是反映出来好多东西的,但是人生啊,哪里又有这么简单的事情的。
老大苏明哲,圣父一样的存在,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真遇到事情了自己又实在无能为力,但还是一派要担当的作风,可怎么也是事与愿违,没办法自己老大啊,我们要理解别人啊,你们怎么没照顾好老人呢,咱们这个家不能散啊,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肯定要养我爸啊,这房子我们买了。你看,多么的有担当,多么的儒雅,我就远远的看着你们,然后针砭时弊,一番高谈阔论。
老二苏明成,从小是妈妈嘴里的糖果,不会大声训斥,就是要宠着,使劲的宠着,爸妈给我的钱那是他们乐意,妈说了明玉是白眼狼,哼,我就得好好教训她,妈妈啊,媳妇儿啊,要哄着,嘴巴要甜甜的。妈妈去世,爸爸住在明成家里,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两口子还是尽量想要做好的,但是家人与子女之间的一些矛盾,生活上的格格不入,这个不是说一句什么就能化解的,看的时候就觉得是老二跟苏大强两个人轮番着作妖,一物降一物啊。
老三苏明玉,这就是主角中的主角了,那自然是更会引起人的共鸣,刀子嘴豆腐心,表面上我对你们冷言冷语,事不关己,其实你看看,你瞅瞅,你们的一切还不都是我一手给安排的,二嫂工作丢了又是我啊从中斡旋的,大哥二哥的工作也是我从中调和的,小的时候你们对我爱答不理,现在的我就是你们高攀不起的存在,虽然我并没有表现出来。你们卖老宅嫌价格压低,没关系,有我啊,没想到我会是最终的买家。都挺好,我现在也挺好,我终于有家了。
苏大强,一辈子窝窝囊囊,被媳妇儿压得死死的,终于在她去世之后得以翻身,怎么地,二儿子还想骑在我头上,看我借刀杀人之计,把一个个窟窿捅的多么的明智,你们强硬我就软,我就怂,你们一怂我就刚,我就闹你们,反正你想要的平和不是我以为的平和,我要的你们都得好好配合我,不然我就开始作。
赵美玉,这个活在回忆里面的人物,那是母慈子孝啊,当然,这个女儿就是仇人了。想买习题册,没钱,想考清华,没钱,乖乖的去读师范大学,你还不嫌丢人居然在超市里面打工。儿子们,那要护在心头,说不得骂不得,毕竟亲还亲不过来呢。举全家之力好好对自己的儿子还有弟弟,唯对苏大强恨烂泥扶不上墙。这一辈子在家里叱咤风云,终于成就了三个孩子,自己也在电视剧第一集功成名退。
这些老戏骨的演技飚着还是挺爽的,应该还会有不少人共情,那也便是这个电视剧大火的原因了。
但在这人海里,也许一个家里不会有类似于这般的深仇大恨,那自然,有些家庭的仇怨可能这部电视剧不及万分之一。现实,永远更加的残酷。滤镜过的终究还是有些失真,当然一部电视剧恐怕也只能极力刻画一个家庭吧。
其实一开始对老二挺恨的,尤其是青春时期的刻画,让人觉得很厌恶,在一个多子家庭里面,一个人很容易被另一个人影响打扰,却不知悔改,那种心里次挠挠的感觉,是真的想与之大战三百回合的,但是大人总说家庭以和为贵,孩子们要相亲相爱,你怎么就不能包容了,很多时候怒火就这么强行的压制下来,没有什么发泄的途径,因为你不能。但是在看到老二对于老人的照顾后,又觉得其实他也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的,对的,他的消费方式有问题,对于老人的饮食可能并不那么上心,但是在如今的一个社会,其实能在老人作妖之后,还能这般处理的已属不易,那就当然还有很多人是根本做不到这些的,远远不够,做一个甩手掌柜,从此不再上门的人其实多的去了。对于老二的恨做不到,当然他也是有一些问题的。现在的电视剧习惯写老人遇到的理财之坑,电信诈骗等,或是年轻人的“投资”理念,有现实,却也不够客观,很多事情还是不能一刀切的,但是这样子倒是也可以让一些人安守本分,好好的赚钱工作就是最好的了。
对于老大,像唐僧一样的存在,但是当你遇到一个像老大一样的兄弟姐妹之后,很多的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是的,好话都让你说尽了,你说怎么怎么着,动动嘴皮子,然后我们其他人就得鞍前马后的,完了出了一点小问题,结果你却跳脚了,跳出来大声责备。像老大这样其实很早就出国,然后没怎么回家的人来说,按理说更多的考虑应该会在自己的小家,毕竟在美国熏陶了那么久,但是在这里会有极其矛盾的想要拼命补偿自己的原生家庭,这个倒是有点搞不明白啊,是出于补偿的心里还是在那个稍显凉薄的亲人关系反而过度美化自己的亲情了?人啊,本来就是很复杂的,人的性格也不是想当然的认为的。
因了电视剧更多从老三苏明玉的角度拍的,我总也喜欢把自己代入到情景之中,曾经一些不开心的蛛丝马迹出来扰了人的清静,想与她同哭同笑同仇同怨。一些在家里不太受宠的人还有一些备受厌弃的人恐怕会有更深的感触。也是因为电视剧的拍摄,似乎老三可以呼风唤雨,最终凭的一己之力就可以让一个大家庭重归于好,最终的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是,现实中,那些不受宠的人,做成苏明玉那般的又有几人,更多的还是平常人,更多的还是平常的家庭,既然说是平常,这种平常反而容易滋生更多的事端,出更多的幺蛾子,这也是想要躲避都躲避不了的。
记得去年的时候看了“何以为家”,都是类似的电影题材。生而不养,何以为家?
家的存在又是什么样的意义呢?小的时候总是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家可以为人遮风挡雨,可是一个备受厌恶,或者丝毫没有存在感的家意味着什么?家人的关系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相亲相爱?一个家子的人多了,人又总是有喜恶的,既然如此,恐怕谁都不能说可以真的做到一碗水端平吧。
去年跟一个小女孩玩耍,她与我说,她是不幸福的。我当时觉得很震惊,为何这么个小姑娘,七八岁的小姑娘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的直觉是与他刚满岁的弟弟有关,我便继续问她,她说她的弟弟出生以后,她就觉得不幸福的。后来我说了一些不疼不痒不咸不淡的安慰话,可我的心里总也不能够舒服的。
小的时候,大概一直到七岁,我才真的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我也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弟弟,那个在院子里拿着棍子乱挥乱舞的小男孩是小我两岁的弟弟,那个身体颀长瘦弱的老妇是我的奶奶,原来我还有很多的亲人,可是却是第一次相见,我在那年过年的时候,一下子又多出来了5个姑姑还有一大巴掌的哥哥姐姐,这些人我居然都第一次知道。那个家,我那时,才是真的是一份子。
我一直以为自己不怨的,毕竟年幼的时候就算没有爸爸妈妈还是很开心的,可是一直到现在,我想了想,念了念,还是心里埋怨的很。我终究还是很难的过这一关。
我恨,为什么生了我,不管我,就因为我奶奶不喜欢女孩子,他们要续这一脉的香火,我便被藏了起来,没有户口,没有身份,就这么东躲西藏的被隐了去。
他们说着男女是平等的,可是终究我还是个女孩子,在一次脱口而出中,我终究会是别人家的人,我终究不是这个家的人啊。哎。
都挺好,拿得起放下了,这样的都挺好,其实真的很让人苦涩。
算了,既然都挺好,那就真的很好吧。有些事情计较着计较着,反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计较什么了,也就真的不会在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