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走投有路的人捐款,蠢吗?”,初看到《奇葩说》第12期的这个辩题时,脑神经的判断元有点茫然,不禁暂停一会,把辩题再读一遍,厘清思绪,再为这个问句,做出回答。
给走投有路的人捐款,蠢吗?
走投有路?我们都清楚走投无路这个成语,词典上解释: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走投有路也就是意味着:虽陷入困境,但还有出路可走。
捐款,即捐钱帮助,这个举措,在我们周围屡见不鲜,不足为奇。我们在各处走动时,乡镇的热闹街市,城市的繁华地段,交通枢纽的过路通道,到处可见跪地乞讨、抱孩乞讨、为病父乞讨等的各式乞者,你看他们身体残疾、老无所依、病入膏肓、生活窘迫至极等,聆听到内心发出的善良声音后,从绰绰有余的零钱里,多则拿出五元,少则一元,拿到他们跟前已装满零散小钱的碗里,放进后,他们及时说上了一句谢谢,此时你便心满意足地离开,脚步轻盈,身后也仿佛闪耀着圣母玛利亚般的温暖光芒。
想必你会点头赞同,因为许多人就是这般感同身受地过来的,并成为了过来人。
作为过来人,曾经在某个意图施舍于人的举措下,必定有人事后跟你袒露乞讨背后的某种真相。那些衣衫褴褛、可怜兮兮的乞讨者,在你的面前,似乎生活窘迫到了绝路,明天也许就会饿死街头,但背后的他们,在乞讨完之后,换上光鲜衣服,开着名车,去餐馆里大吃一顿。你知道这些后,深恶痛绝,满心愤怒,从此你黯了善良之光,短了援助之手,对街旁罗列的乞讨人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的计算,在长沙步行街黄兴铜像旁的司门口街道上,那里是长沙最为热闹的地方之一,乞讨者排列遍布。一个模样可怜的乞者,假如每人给他一块钱,“怜悯人”不多的话,只有100个人给了他钱,他这一天的收入就是一百块钱,一个月的收入就有3000元。而步行街人流量最多可以达到50万人次时,这些乞者的收入那又会是多少呢?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因此会有很多人以乞讨为生,靠乞讨赚来的钱,远比人类其他的谋生工作容易很多倍,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得来不太费功夫。
所以,人本心保有的善良正在被消费,社会中的某种风气影响人性的发展,人会变得不那么相信这个社会,不那么相信这个社会中的人,但其本性难移,向善之心仍会不改。
在乡村生活的外公外婆,忙于生活的琐碎,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赶集。我一年到头,偶尔来了兴致,会陪外婆去赶集,每回在人潮拥挤的街道上,必然会看到赫然流动的乞讨者,他们或手脚残废、匍匐在滑板车上,或肢体不灵便、拄杖而行等,外婆见到了,从袋子里拿出一块钱,有时叫我拿去,有时自己偷偷拿去,事后我跟她说道,“这些人可能是骗人的,他们想骗钱,长沙那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人,都是些骗子!”外婆一脸的无所谓,“别人也是可怜,断手断脚,没的赚钱的能力,讨点钱,也是想有口饭吃,反正一块钱也不多,能帮一点是一点…”我不再言语,也没有继续去计较。
外婆和外公的善意之举,自小就有。小时候,一到过年,就有人挨家挨户地兜售财神到的贴纸,五毛或一块钱一张,每来一个人,外公外婆都会买他兜售的贴纸,他们说也让他们好回家过年,所以到了除夕时,家里早已被大大小小的财神到,贴满了墙壁。
我不再计较和言语,是因为外公外婆自那个年代保有的秉性,没有被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挟持和影响,他们继续在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我也应该如他们一样,不被世气浊蚀,坚持初心。
也许我们的善良,会被人利用,会被利用的人在背后说蠢。如果在这个社会里大家都小心地分出自己的善良,那善良本身不再纯粹,不再是善良。
我非常赞同马东总结时说的一句话,“我们应当努力做一个不那么蠢的事儿,这个时候是不是蠢人,反而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