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了肥皂泡这一课,因为昨天的工作非常忙,没有来得及整理,今天整理出来。肥皂泡这一课是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有关童年趣事的文章。这一课冰心通过介绍做肥皂水,吹肥皂泡,赏肥皂泡,想肥皂泡,课文从这几个方面写出了作者在小时候玩肥皂泡的乐趣。
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和往常上课一样,同学们上课的激情一般般,为了把课上的更有意思,我安排同学们第2天上学的时候,带一点洗衣粉,一个次性纸杯子和一根吸管。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同学们在真实的实践中去体验冰心奶奶当时玩的心情。果然同学们一上课就坐的端端的,及时的做好了课前的准备,静静的等待我来上课,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赶紧上到动手操作的部分。
一上课我就引导同学们复习做肥皂水的过程。为了不让动手直接占据课堂,让孩子们的心能及时收回来,也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去理解下个自然段中的一些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等,我并没有让学生在复习做肥皂水的过程就进行动手操作,而是继续学习课文。当第4自然的段朗读结束后,才开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做肥皂泡的过程。这样在做的过程中有及时的提醒孩子们学会去观察肥皂泡的表面,再把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对号入座。
然而意外发生了,好几个同学就告诉我,昨天晚上他们也做了这个实验,发现洗衣粉做出来的肥皂水并不能吹出泡泡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忽然有点担心,担心今天的泡泡水也做不成功。这样的话白白浪费了时间,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想想就算同学们做的泡泡水不成功,起码也能理解了做泡泡水的过程,这也算是一种收获。
担心归担心,但我还是让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进行做泡泡水实验。同学们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跟着冰心奶奶写的做肥皂水的过程,开始用洗衣粉代替碎肥皂来做泡泡水。听着他们一边说着实验的过程一边去制作肥皂水,这一刻,我发现没有孩子的眼睛是呆滞的,个个都是非常投入,连平时怎么也教不会的孩子也能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描述做肥皂水的过程,他们非常开心,非常的投入。
有几个做好肥皂水的同学,就跃跃欲试的拿着管子蘸着洗衣粉水,开始吹泡泡,虽然这样的洗衣粉水,好多次都吹不出一个泡泡,但偶尔吹出一两个泡泡,同学们都欢呼起来。这时候我抓紧引导他们观察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当泡泡在太阳的照射下,表面闪烁着很多种颜色,同学们喊出这是五色的浮光,从而理解了,五色的浮光形容的是颜色非常的多,而且非常的绚丽多彩。再让他们去看泡泡还有什么特点,他们就发现了泡泡看起来非常的脆弱,透明的表面非常的清澈纯净,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就叫做轻清透明。这样的观察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了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
语文教学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才会让学习真学习发生的几率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