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焦点化第198天 没有叛逆就没有成长

孩子的生理青春期在8到21岁之间,但心理青春期与年龄并不同步,很多人一生都没有顺利地度过心理上的青春期(巨婴现象),因为他们被照顾得、控制得过度了。青春期是孩子要为自己争取自主权利和空间的人生阶段,挑战父母,摆脱父母的控制,是成长的正常需要。青春期不仅是检验家庭教育的试金石,更是父母自我纠偏的末班车,父母干扰孩子的青春期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没有叛逆的乖孩子往往会受更重的伤。

青春期处于人类发展的第五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四大任务:自己做主、与众不同、离开父母、寻找伙伴。

青少年反抗父母的本能和成人对青春期的无知往往是亲子冲突的一个根本原因。孩子挑战父母是成长的需要。不了解孩子的父母,有点像野人生了现代人,家鹅生了天鹅一样,出现了错位。由于父母不给孩子机会、舞台和空间,他们就会建立起护城河,争取额外的空间。

叛逆是成人对青春期的无知和成人对青少年的偏见 。叛逆是健康的,听话是病态的。叛逆往往是衡量孩子青春期有没有顺利度过的一个标志。叛逆,就是孩子要自己做主。一杯牛奶放在桌子上,孩子喝不喝由他自己决定,他很享受这种自己做主的感觉;如果把牛奶端到孩子面前,塞进他的手里,他会浑身不舒服,很别扭,因为他没有了自己做主的空间。这个时候他可能会选择后退一步,就算想喝也会拒绝。为了反对而反对是青春期孩子的一个正常反应

过度的控制会让孩子轻则焦虑,重则抑郁,专门去干父母反对的事,什么坏干什么。

试错和尝试是孩子的一个行为模式,只有父母放手了,孩子才会考虑利弊。谁做主更重要,我的错胜过你的对!

如果父母一直与孩子纠缠,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节奏,他的青春期就不可能顺利地度过 ,还会在和同伴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

家长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呢?”有的孩子会暴跳如雷:“我什么都不和你说了,我以后什么都不和你说了 。”让孩子暴跳如雷的是什么呢?

父母给方法给建议的这种自作聪明的反应看起来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我们不仅忽视了孩子的情绪,而且还侮辱了孩子的智商。孩子只是想表达一下他的情绪,得到我们的回应和安抚就可以了。我们没有看到孩子的情感,我们就会惹麻烦。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和你对着干,说明你很久以前就已经有问题了。

家长对孩子情绪感受的忽视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

教育受挫之后 ,第一父母要改变反应模式,行为模式;第二要给孩子进行疗伤,要道歉。青春期是父母自我纠偏的末班车 ,代价大一点,但还来得及 。

父母自我纠偏涉及很多方面角色转变是其中之一 。

不见得你比孩子懂得多,你就有资格去擅自插手孩子的事。要放下身段,改变角色。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甚至于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就开始以跟家长相处太近,什么事都要听家长的为耻,而不是为荣。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战斗?(争夺权力两败俱伤)放养?(放弃权力,逃避责任)顾问?(争取返聘,通过影响力帮助孩子,而不是控制力)

父母与孩子之间主导权的拐点如果在青春期还没有发生,就会爆发剧烈的亲子冲突,或者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角色的转换就是从父母做主转化为孩子做主。

拐点如果发生在青春期之前 ,过渡就会更加的容易,对教育的改善会更加有力利。

没有叛逆的乖孩子往往受伤更严重 。(吴谢宇也曾经是乖孩子)

过早地驯服了孩子也许已经给孩子埋下了伤害的种子。

乖孩子最好的归宿就是憋屈而平庸地度过一辈子 。典型的中国式的好人,没有活力,容易吃亏,不受尊重,会成为外人甚至家人的出气筒。他可能会成为孝子 ,越被父母看不上的孩子,越容易成为所谓的孝子,他还容易成为木偶 ,他是被家人和外边的人遗忘的角落,活不出生命的活力 。

敢于抱怨父母,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志 。

接受孩子的抱怨,接受孩子的攻击是父母的一项义务。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孩子的一项正常的需要 。

婴儿期的孩子哭是一种生理需要 ,青春期的孩子抱怨是一种心理需要 。

父母不懂青春期,源于自己没有过青春期 。父母补上青春期,有利于理解孩子的青春期 。

父母如何补过青春期呢 ?就是要理解自己的委屈,理解自己的憋屈,并且向自己的长辈进行抱怨,进行诉说,争取取他的道歉 。这是一条家族和家庭的救赎之路 。孩子顺利过完青春期之日,也是父母补上青春期之时。

不去作茧自缚,哪会破茧成蝶 ?

孩子们终将独立走向人生的深处 ,他们心怀忐忑,他们跃跃欲试 ,那里有作茧自缚的恐惧,也有破茧成蝶的希望。若不作茧自缚,他就无法破茧成蝶 ,对于孩子的反抗,我们不要打压,我们要去保护 ;不要拒绝,我们要去呼唤 。青春期这个时候,上天赐予了孩子力量和勇气 ,孩子去探索,去冒险 ,挑战父母,挑战权威 。当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这一方面,要知道这是孩子正确的反应,这也是孩子人生必经的旅途 。


附: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阶段八阶段:

一、婴儿前期(0——2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信任或不信任;中心环境是母亲;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从环境支持中形成信任的品质,反之则对他人感到害怕和担忧,成年后容易没有安全感。

二、婴儿后期(2——4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自主或羞愧、怀疑;中心环境是双亲;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探索受到鼓励,产生自我满足感,形成意志的品质,反之则会自我怀疑,缺乏独立性。

三、幼儿期(4——7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主动或内疚;中心环境是家庭;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探索出发起行动的方式,反之则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感到内疚。

四、童年期(7——12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勤奋或自卑;中心环境是学校;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发展出能力胜任意识,反之则感到自卑,没有控制感。

五、青少年期(12——18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同一性或角色混乱;中心环境是同伴;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对自己需要遵循的角色有明确认识,反之则不能识别生命中适当的角色。

六、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亲密或孤独;中心环境是婚姻;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建立性爱关系和亲密的友谊,反之则对和他人建立关系感到恐惧。

七、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再生力或停滞;中心环境是家教、传统;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有对生命延续的贡献感,反之则对自己的行动产生碌碌无为感。

八、成年晚期(50岁——):主要解决的矛盾是自我整合或绝望;中心环境是人类、亲友;正性良好的发展就会感到生命中的成就和谐统一,反之则对生命中失去的机会感到悔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