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想写这个方向的东西,但一想起来又十分的杂乱,仿佛众多思绪瞬间成为一个集合体,若是再去拆开再想想法又全部散尽,着实令人烦恼至极。
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会相差很远,自己眼中只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去判断,很难融合客观综合评价自己,而且这也是不现实的。相反,他人眼中的自己就会被结合了各个方面去看,这不仅仅和主观客观有关,还和经历阅历种种因素息息相关。
举一个简单粗暴的例子,一个人做了善事如果在一个世态炎凉的地方发生,那会像奇迹一般;如果在一个社会文明发达,和谐的地方就会变成好人好事;而如果在一个充满真善美的地方,这便如同家常便饭一样,令人不足挂起。但在自己眼中的呢?不论在哪个环境下都相差不是很大,如果真要说有差别,那就是自己心态上的差别。
所以说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就像两个不同的人一样,一个是以别人想法而活的,另一个是以自己想法而活的,说起来玄乎微妙,实际上就是说人有两面,一面给自己一面给他人。
坦白说,这个世界上的几乎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天生不对付的人和志气相投的人,人活着需要有自尊,需要自己这个人被他人所尊重,所以我们为了这个口中所谓的尊重就要放下一些东西拿起一些东西,例如放下快乐捡起虚伪,例如放下愁苦捡起无忧。我们不敢说,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无论做什么都肯定会有支持和反对的,这时我们之中大多数会选择迎合人数多的那一方,去进行蜕变、改变自己。带上一层面具,套上一件衣服,衣冠禽兽般的笑里藏刀,去博得自尊心的满足。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事:
1.虽然我做错了,但我明明已经跟他道歉了啊,为什么他还是执迷不悟,一直不肯接受我的道歉?这个人怎么这么作,真是讨厌;
2.我明明看上去很好啊,为什么到了你面前我就破洞百出,我在别人面前可是完美无缺的啊;
3.为什么你们不喜欢真实的我,而喜欢虚伪的我,我们真实的活下去不好吗;
4.当做不喜欢的事情时被称赞了,很想告诉那个人说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做这件事,但是出于自尊,还是没有说出口;
……诸如此类的例子想必肯定不会陌生。
可是想一想源头,到底为什么会发生呢?这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的差异。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如果真要是和你空口论起来的话,你一定认为这个人很热心,很重情义,适合交朋友,但这也只是空口谈论中的他。如果实际上见到他,你的想法是什么还不一定呢。以下我简称他为小旸。
在学校里,他经常喜欢从别人身后突然抱住别人,就像给予别人安全感一样紧紧地抱住,但小旸并不知道的是,别人并不喜欢他这样做。就像我喜欢梨,你给了我一车苹果却问我为什么不开心一样,你给的不是别人想要的,那你给的再好也是多余的。小旸认为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其实也没有做错什么,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因人而异罢了。
他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手中时常握着一直笔,说到情绪高涨或者关键点的时候,手上动作自然而然的跟上,也许在他眼中这是自己很正常的一个表现,就像那些伟大的演讲家一样,十分得声情并茂。但他不知道的是,没有同学和他想的一样,更多的是模仿他的样子,从中找到笑点,大小一场。
人沉思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做一些动作,例如抓耳挠腮,手中拿着东西拨弄等。小旸和别人不一样,他沉思的时候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笔盖,时不时的禁不住会放到嘴角口中,如果想明白了又会拿出来握在手里。我知道如果他看到这一段话肯定会带着惊讶的语气说:“啊?我没有啊!”这个没有不是客观意义上的没有,而是他主观上不记得这么做过,因为是他不自觉中发生的。
如果是同性坐在他前面或者他的旁边,他喜欢抓着对方的手臂,或者来回摸一摸,仿佛看见什么奇珍异宝一样,在他眼中可能这就是一个兴趣,或者想这么做而已,但换做别人肯定会想:“他要做什么啊,快松开...”
小旸心地并不坏,只不过做的事表现出来的样子令别人不太喜欢而已,也就是在别人眼中的他是落败的,不成功的;当然我们在他的眼中同样也是消极的,彼此而已。
在他眼中,做着这些事情都有情可原,都符合他这个人的风格,但在我们眼中可能就格格不入,也许到别的地方又会融合进去呢,谁也说不准,每个人眼中看到的都不一样,万人中万个小旸,但小旸眼中只有一个小旸,也就是他自己。
之前看过这样一句话:“万人口中万个我,我是天使也是魔鬼。”别人眼中的样子终究得不出来一个普遍规律,所以当你想要发表眼中的看法时,你要深呼吸几口,缓和一下心情,然后看看远方,看看蓝天白云,明白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有些东西自己知道就好,没有必要说出来。
总而言之要做一个勤于思考,少于表达的人。也许会很累,但至少很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