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是赞颂安贫乐道的,是歌唱与世无争的,是褒扬淡泊名利的。
尤其是热爱艺术,喜好文学的青年们,更是羞于谈钱,毕竟钱有强烈的铜臭味,而他们拥有的淡淡书香遮掩不了。
偏偏这样的观念和文化氛围与个人的物质需求产生了巨大反差。近些年,我们的社会,几乎把成功等同于金钱。有钱等于拥有了一切,择偶优先权,话语权,受教育权,哦,好吧,还有自称爸爸权。
如此,三观是割裂的,让人痛苦的。
小文青们一方面看到经济基础如何构建了上层建筑,一边又放不下清风朗月,采菊东篱下的乌托邦。那个乌托邦,一切自由,一切平等,没有阶级固化,没有权利的游戏,单纯的美好。
可是这两样,真的只能对立么?
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有钱人家的孩子,大部分的智商,财商,情商都高于贫民窟的人。他们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多元的社交,更多的学习资源。而这些又反过来使他们的竞争能力优于下一阶层的人,于是阶层越来越固化。他们也乐于见识到这种固化,这对他们有利。
好吧,我敲下这些文字是给我自己看的,我就是自以为是,觉得多看了几本书,几部电影,听听小众音乐,把自己归为文青的人。然而明明没有一技之长,还觉得怀才不遇的那种小天真。想来,怀才如怀孕,时间久了就能看出来。这十几年过去了,我的肚子上,除了累积了一些脂肪就剩下松塔塔的皮肉了。哪怕是哪吒,他也该出来报道了。
由此,我聪明的大脑,推断出了一个残忍到不可直视的现实:我没有怀才,一直都没有。就算一开始怀才了,中间我的懒惰,我的拖延,我的不思进取,业足以使我流产了。
痛定思痛,我觉得让人觉得我很有才的另一个方式,就是有点财。毕竟,财是决定了一部分话语权的嘛。而说话多了,就是才得一种----口才!
没错,我现在是一个小摊贩,摆地摊的。
当然,实际上,是两个月前,我女儿要吃一种水果,死贵,几十元一斤。我摇了摇头,女儿马上说:“妈妈,是不是太贵了,太贵了话,我们买便宜的。梨子是不是很便宜,我们买梨子?不然我们就不买了!”
儿子偏偏缠着要,最后买了一点点,即使是一点点也挺贵,还是很心疼。女儿看出来了,呵斥儿子:天天就要吃吃吃,今天买了这个,后面几天啥都没有了啊!
那模样像极了我,一瞬间,心底世界悄无声息迅速崩塌。
第二天,我去了批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