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发生的两件小事情,让我深思。只会对宝宝命令说“不要哭了”的父母,该怎样改变?
一个三岁的小男孩走过去四个在玩煮饭的孩子群里,他好奇地想加入他们的游戏。可是,他刚刚蹲下来想参与游戏,一个三岁半的小男孩就推了他一下,说,“我们不准你参加游戏。”
那个小男孩一听,马上哭着跑去找他爸爸。他爸爸一直坐着在看手机,听到他的哭声,一脸茫然地抬头问他,"哭什么哭?"小男孩好像受到更大的委屈似的,哭得声音更大了。然而他爸爸却没有任何安抚他的动作,没有拥抱,只是不停地批评加命令,“哭什么哭,别人不和你玩,有什么好哭的?男孩子,不要哭了。”
看着那个小孩子,突然想起了我们以往的父母,都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摔倒了哭了,受委屈哭了,被欺负哭了,父母从来不安抚正在哭的我们,只会一味命令我们不哭。
这样的爸爸妈妈,只能说在宝宝的成长路上,帮助不到宝宝,还会让他们变得压抑、胆小、懦弱。
还有个事情,也是小区里三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带他拿完快递就想回家,可是小男孩看到大家都在玩耍,他也想留下来玩游戏,于是,他拉了拉爸爸的衣角,想让爸爸陪他玩。爸爸让他留下来玩了,然后他在一旁看手机。一群大孩子在踢球,不小心球碰到了三岁的小男孩,小男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看手机的爸爸过来,没有任何安抚,问他,“为什么哭?”
小男孩哭得说话说不完整,可能把爸爸给惹怒了,爸爸一把拎起来,说,“再哭就给我回家!”
受了委屈的小男孩,听到爸爸这么说,更是哭得声嘶力竭了。然后爸爸看着周围,听着儿子那哭声,不知道是感觉到厌烦还是丢脸了,就抱起来小男孩,直接开打了,“你还哭,还哭。”边说边一巴掌一巴掌打着屁股。
看着那个可怜的小男孩,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不用考试就上班的父母,想想就觉得很可怕。”
在宝宝遭到别人拒绝哭闹时,在宝宝受到委屈哭闹时,在宝宝被打时哭闹时,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共情的处理方案,是我从闺蜜那里学到的。共情在心理学上即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一种方式,也称为同理心,共情是安抚孩子哭闹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共情的处理,只需要简单的三个步骤。第一,就是接受宝宝的情绪,不要喝令他不要哭闹,而是要接受他的情绪及泄。第二,找到宝宝负面情绪的原因。第三,使用共情的同理心,让宝宝感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以及爱,然后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譬如,像第一个被拒绝一起玩耍的小男孩,爸爸如果使用共情的同理心,就应该抱起他,轻声安抚,“宝宝怎么了?受什么委屈了?是不是让别的小朋友拒绝了?我知道宝宝被拒绝了,心里肯定很难受,爸爸也很难受。可是肯定会有些小朋友不愿意和你玩,还有些小朋友愿意和你玩的,是不是?”这样安抚下来,小男孩情绪也会稳定下来,而且知道爸爸理解了他的委屈与不安。
第二个爸爸,也应该这样做,抱着宝宝安抚,“宝宝怎么了,是不是被球砸到了?哪里疼?爸爸给宝宝看看好不好?”这样的话,宝宝的情绪肯定能马上得到安抚,并且回应爸爸,而不是越哭越厉害。
同理之心,我也常用在我儿子身上,效果还不错。像他不小心摔倒了,哇哇大哭时,我会马上抱起他,安抚,“宝宝摔倒了,肯定很疼吧。哪里疼?妈妈给宝宝吹吹好不好?”然后我儿子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不哭了。像他被我们拒绝买玩具,他就会滚到在地上,不停哭闹。我就会抱着他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对他说,“宝宝,今天的玩具家里有,妈妈不会给你买的。你要是不开心,想哭,你就哭吧。妈妈在这里陪着你。”然后很神奇的,他看着你真的不给他买了,让他哭他就不哭了,赶紧爬起来跟着你走了。
下次当宝宝正在与一种无法抗拒的感觉作斗争时,不要张嘴就说“别哭了!”。学着用同理心和理解来回应孩子。
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总是接受他们的,不管是他们平静、还是情绪化激动的时候,这是无条件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