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的女人的来信,讲的是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卑微暗恋的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当代的读者很多人觉得不适,认为为什么她要为这个不负责任又花心的男的付出那么多,喜欢他那么久,不值得。
也就是说,跟很多文学作品一样,这个故事不符合很多读者的三观。
很多人对自己的现在持有的三观过于自信,并且认为它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但是实际上整个社会的三观跟随社会的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20多年,20岁生育被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多人即使条件不好,也敢于生4,5个孩子,20年后30岁很多人也不愿意生小孩 ,生一个孩子就认为会对自己造成巨大负担;上一代人结婚时,标配是三大件,而我们这一代人结婚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三观从未定型过 ,三观是一种很不可靠的东西。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要求100年前的作品符合21世纪20年代读者的三观,这就像要求我们一口气生7个孩子,除了葫芦娃收集癖,一般人明显是没有必要的。
实际上,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批评,本身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爱情观变得实在粗鄙了。
舔狗文化的兴起,说明了弱肉强食,崇拜强者的风气已经渗透到爱情领域了。基本上大家会嘲笑每个人为爱情无偿付出的人,无论他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
男性还被教育不要去追女生,不要去当舔狗,想找对象不要追,那靠什么呢?靠吸引,要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漂亮绚丽绅士体面的感情商品,放到情欲场待价而沽。
我在网络上看网友找对象征婚,就是把自己优势点罗列出来,211本,年入 XX 万,家里有 XX 套房子,已经付清贷款,跟手机商品介绍几乎一模一样。
太好了,我宣布市场经济在我们国家已经获得了全面的成功,就连市场经济最难攻克的情感领域,我国也成功的发展出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生态,而且跟地下色情行业一样纯粹。
然而,爱情最本真最原始的状态是什么?其实就是害羞和付出,害羞是因为过于在意,害怕自己在心上人面前犯错,害怕接触后并不能按照自己预期方向发展,因此是一种躲避的姿态。
爱是付出更是理所当然,因为爱本身就是付出的近义词。我们说去献爱心,是拿出你的血,拿出你的钱,拿出你的衣服送给别人,而不求任何回报。
如果互联网企业去地震救灾时,要求每一个领到物质的灾民都要下载他们家的 App 并且转发到三个不少于 50 人的微信群,那么这家企业的赈灾活动,还能被定义成爱心活动吗?显然不能,这是一次商业活动。
现代的女人批评 100 年前的女人的爱情不值得。是的,现代人的爱情从开头到结尾都会问值不值得,这种互相凭借价值甚至价格来判断爱情是否继续“爱”下去,我认为这不算是爱情,最多算是爱情买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面世已经快 100 年,跨越了一个世纪依旧为人津津乐道,获得了超越作者的生命力。
它描写了一种极致卑微克制的爱情态度。
我回忆以前的时光,也有过面对心仪对象卑微克制的经验,不过我没有做的那么极致,没有卑微到极致,也没有克制到极致,当然也没有爱到极致。
所以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这段我认为失败的经历,我迅速转换思想,我确实在异性面前变得更自如了。
不过那份牵肠挂肚的希冀和希望,再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