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两次乘坐城乡客运班车经过老家时,我都忍不住往路边的那个胡同口深深地看上一眼。
远离父母在外求学多年,终因忍不住思乡之情选择回老家所在的乡镇工作。白天上班,一早一晚都在家里吃饭,得以和父母朝夕相处,共享天伦之乐,父母很是欢喜。一年后我在县城结婚买房,搬到了城里。家中又只剩下父母两人寂寞度日了。
随着工作繁忙起来,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尽管相隔仅有几十里,一月之中竟难得和父母见上几回面。时间长了,我又有了在外求学时对父母的挂念之感。所以每当公交车快要开到老家的胡同口时,我就紧张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车子一闪而过,时间不到四分之一秒钟,我只能牢牢抓住这一眨眼的瞬间。
透过胡同口深处,目光所及,我只能看到老家院门外码放整齐的那一垛红砖。日子久了,落满尘土,颜色早已发暗。偶尔也能看到某一个街坊邻居出现在胡同里。可是父母的身影,我却一次都没能看到过。他们此刻在做什么呢?每次班车驶过后,我都有些黯然神伤。
我早晨经过时,他们应该刚吃过早饭,父亲正准备骑车出门,去几里外的农村小学教书,母亲在收拾餐桌,然后把碗筷拿到灶房洗涮,再把刷锅水倒进一只大铁盆,拌上麸皮给家里的几只绵羊喂料。早晨温暖的阳光,此刻一定会给母亲朴素的衣着,镀一层明亮的金色,也一定会给正在路上的父亲脸上,抹一缕年轻的光泽。
那么傍晚时经过呢?母亲一定还未从田野里的河沟边或是树林中放羊归来,父亲此刻一定是正走在迎接母亲回家的小路上,不时捡拾几根树上跌落的枯枝,带回家烧火做饭。然后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一个默默无言的孤寂夜晚。
读初中时,语文课本上节选了一篇日本作家水上勉先生的散文《母亲架设的桥》。少年时的我,怎能理解文中那痛入骨髓,对已逝母亲的怀念之情呢!可在我考上大学远离家乡后,这篇文章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响,每次我都忍不住找它出来一读再读,久久不能释怀。
忘记了是几年前在哪篇文章中看过一段话,大意是说,作者自己虽然也已经年长了,但自从他更老迈的双亲过世,他感到自己的生命从此就只有去路,没有了来处,他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茫茫人世间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想起网上流传很广的那个帖子:《有娘在,家就在》。双亲永远是我们心灵的依附和归处。如果您的高堂尚还健在,那么请务必不要远行吧!即使远行,也要常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