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霜绛雪金紫裘,玉字银勾锦画屏。遥望带林三千里,无归无归魂无驻。
自前太子去国又十五年,季春,皇帝年愈六十,大相国寺,大殿后庭,太子萧定梁二十岁,陪读陆文晋二十二岁,太子亲侄萧琛十五岁,蜀王萧定柏长史许昌平之子许宝元十一岁。前太子三十五岁。
前缘与今夕
今次生辰,是第一次随着蜀王长史的父亲大人来到王城,也是第一次离家千里,父亲大人此来既是为应对陛下招蜀王述职事,蜀王因腿疾期年不进京朝贺,萧皇日老,估计是想再见二儿子一面吧,也是为京中茶盐各等生意事,只我,是为了来大相国寺——据说这是我的出生地,还愿,对了,忘了说,我叫许宝元。
说起来我呢,有两个爹爹。
在外,我的父亲是个大大的忙人,蜀王长史,亦是蜀中巨贾,茶盐粮布香料药草,通达九州,以官身行商事,纵横四方,天下间往来者如我父亲这般,无出其右,我朝奇观,奈何中枢不论,蜀王不纠,每年多多上供些赋税了事。有些不懂事的御史文士,私底下发酸论,恐怕蜀王这个萧家二郎是个招财进宝的财神转世,眼看王朝半副家当半个家底都要安在蜀中了...
在内,我的亲爹爹,是个大大的闲人,像极了一只野惯了又被宠坏了的鹤,娘说他是我亲爹,可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不像,我爹居然是这样的一个病娇纨绔模样,当年我娘是怎么瞎了眼看上他的,难道还真是只为他那绣花枕头般的漂亮。我娘的眼光只看脸啊...至今都是,每天对着那个纨绔盈盈笑的腻歪,仿若吃错了药的“鹌鹑”...鹌鹑是爹有一次生气时唤过娘的绰号,我偷听到了,还真是贴切...
我爹是个没法出门没法见人的病娇美人,身体随了时气时有微恙,旧疾起伏时病中常像个孩子,对着娘撒娇没羞没臊。对了,我爹还是调香圣手,开遍王域的香料铺子都是他的手笔,海州的香料生意还有位顾家叔叔料理,初到川蜀曾经做过一小段时间蜀王亲卫,害得蜀王后宫不宁,后来只好被母亲和父亲金屋藏娇,说起来惭愧,从我小时候就知道大家都是藏着他原来身份来的,他本来是个战时逃兵吧,隐姓埋名保命很正常,经我多年偷听打探拼凑,只猜得出他原来或是京中亲贵世家的子弟,与蜀王交好,彼时我外公官至御史中丞,他与我娘是少时有婚约的,可能是当值京营后来不料去了长洲驻守,谁知凌河之役太过危急又想保得性命只好做了逃兵,我也只是推测,爹爹哪样看来都真不像个习武的军士,倒像个执棋操琴的文士,比父亲大人更像。真是无法想象他在战场上如何踏马执剑,难道是凭这美貌去惑敌? 照父亲大人的说法,彼时在蜀,娶我娘是迫不得已,我娘是罪臣之女,他已是蜀王长史,正妻吴氏乃蜀中盐商之女,夫唱妇随,举案齐眉。谁成想,蜀王让他无论如何也要纳了我娘,不然就抄家,父亲只好另辟别苑安置我娘,而我娘呢,一直在等我爹爹,后来爹爹幸免战死到了蜀中与我娘才团聚,可惜这辈子只能藏于父亲的私宅,爹爹可真是为了我娘与前尘了断了个干净。
从小作为商人之子,被父亲大人灌输了各种行商致富的理论,于翰墨文艺之事真是不太感冒,不过画画书道皆师承我娘,我爹从不教我,只管习字时等着娘勾了圈提了镇纸来捉我打手心,外带与我娘拿我的错处逗趣,但我娘总吹彩虹屁说我爹的书道是天下一绝,只是我从未得见一笔一字,常见爹爹只在点茶打马下棋读书观山水,对了,爹爹偶尔露一下厨艺刀工真是一绝,只是他不爱洗菜摘菜,粗活都留给娘了,他是负责把各色处理好的食材搭配妥帖入锅加工,就是这样,竟时常出美味,还去了不少上佳的菜名,爹爹真是个自带天赋的灵巧厨子。从蜀王殿下,到父亲大人见了爹无不嘘寒问暖,陪聊陪玩,看着大家都宠爹爹,我是有些吃醋的。奈何,这个漂亮爹爹就是我爹。不过,娘肚子里那个妹妹临夏就怕快出生了,爹爹也怕要失宠了吧。
娘说,大相国寺里,有当年爹娘的定情之物,是幅山水屏风,故人旧物,尚得一见,让我替她看看完好否?这次来还愿,当要替她看看的。
转过大殿后堂,小小的经阁院落,看到遍布被晾晒的经书,风絮翩飞,和光同尘,一架山水屏风,上面水波青绿,云山廖远,是了,是娘画的山水,那错落恣意,削金锉银的书道,这,难道就是,爹爹的字,...“代云陇雁浙江潮,人有迷魂犹待招”...
“世间多少金谷客,数声鹤唳念遥遥”,屏风对面有个玉面少年念到...“阁下是... ”
“ 阿琛,我们回去了,这样耽搁...怕是赶回去昏定的时辰又要误了...”那是翰林舅舅陆文晋的声音吧...
好巧,两位今夕有此一会...翰林舅舅心底一声喟叹...
两个粉琢玉砌的少年,屏风相隔,像是遇见,又没有遇见...我们,是在哪里见过吗?
那年蜀中 云山苍苍
太和元年,蜀王宫外,一架马车,隐隐带着连日奔波的烟尘,来人遮面只一常随相伴,长史许昌平将来人迎入蜀王藩邸,未几蜀王亲出,见于私室。
蜀王甫一进门便肃容拜倒在自己的主位上:“殿下安和,臣心得安。”
“二哥,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否,弟弟此来,已非贵身,只怕,是要让你欺君一世了。”
“又不是第一回了,不劳三郎挂心,蜀中山河,可不像那锦绣地狱,君在此地便若自家。当日,若非三弟,我也没这福气来此调养。大哥当年因我操马稍比他娴熟,打马球他下黑手让我跌马,还令医官害我,若非三弟,我双腿已废,那还能站起来,此刻那位正糟心齐地隐杀储副的流言,这不上命禁足,而今,你来,还当是自家河山,阿宝吾弟。”“不若,你做我贴身亲卫如何?”
自去岁三月,送顾将军灵柩出长州返京途中,太子、顾逢恩与相随一众将士遇残敌王帐旧部被敌人乱兵绞杀,控鹤卫随鹤驾全没。储副殒命,天下俱惊,谁曾想,败军游勇还有绝杀之力,竟先后使顾家两位将军、太子俱没于边城苦寒黄沙之地,后萧皇亲赴长州督战,靖远将军李明安出击敌军,远至贺兰,敌远遁千里,边患永定。是年,改元太和。
待到八月京中,宫人顾氏产下太子遗腹子,取名萧琛,养于萧皇侧。后顾氏因身份低微,自请出宫,归隐蜀地。
太和元年,顾氏入蜀,即嫁蜀王长史,深居简出,许昌平不惜重金另建别苑于江滨,造华亭于江川之上,风雅脱俗,只为佳人一笑。
太和四年,萧皇让殿帅入蜀探查。蜀王跛足接待天家圣使,应对自如,还是期年不上京朝贺,由长史许昌平代劳。
太和十五年,许昌平带子许宝元还愿大相国寺,与哥哥萧琛乃有一面之缘。
那年寺中 阁中王子
太和四年年关,顾氏随许昌平进京代蜀王朝贺,蜀王派亲卫护送进京,彼时顾氏已怀胎八月,暂居大相国寺祈福。
这日,齐王侧妃张氏亦怀胎随齐王朝贺在京,祈福礼佛已毕,忽记得昔日得闻父亲说过佛殿后阁藏书甚巨,但求一观,遂让小奴稍待,自己一人转身折入后殿。
阁中似有人,朗身玉立,侍卫服色,隔着一栏书橱有一女子,那男子语带关切埋怨:“身子这般还偏要踩高取书,真是只笨鹌鹑”,那女子相顾朗笑:“怎的,那劳烦夫君你玉手替妾去取来呀”,“三郎,若是顾着躲懒,臣只能盼生个好儿子代劳了。”转身一霎,斯人故人,这世间一对璧人,非凡贵气,灼灼春风,拂槛而来。
张氏但见二人未察觉自己,默默退出了藏经阁。心中忽生出一股莫名暖意来。
三月初三,顾氏在京中大相国寺产下麟儿,主持为此子取名宝元,后随许昌平返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