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原 句 译 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苛求别人。”
精 华 解 读
君子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孔子认为,成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具有责任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从他人身上找原因,实际上是在转嫁责任。
之所以要这样做,首先在于,主动去承担责任说明这个人思想的独立和成熟。其次,我们无法控制他人怎样做,但是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具备承担责任的勇气、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都可以独当一面、不断进步。推荐你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引申一下:
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
这个方法谁都知道是对的。但是,很多人经常会说,“凭什么?!”
其实,如果再接一句话,就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了。
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找答案。并且找解决方案!
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喜欢,不希望它再发生……就必须自己找到办法,才能避免它再次发生。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别人把一个好的结果“送给”自己,那怎么能够实现呢?靠命令?靠指责?靠讨好?靠撒娇?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能真明白了。
再说说教育孩子的话题吧。
画面里,一个正在学走路的小宝贝,摔了一跤。
如果家长赶快冲过来,夸张地使劲儿用手拍打地面,一边拍一边说,“都怪你!害得我宝宝摔跤,坏地板,揍你!”
一两年之后,这个孩子想玩手机,但是没得到。孩子会怎么做呢?
只要这个孩子不傻,他一定会挥舞着小拳头,边打边说,“都怪你!害得我不高兴!坏妈妈!揍你!”
咱们实话实说,这个情况,真的只是孩子不懂事吗?
好好学习吧,如果在拍打地板之前就学习了,就可能不用因为被孩子打而伤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