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我们无从知晓到底事实如何,即便是从史书中去寻找,也是现代人带着自己的观点去找认同感,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真相,不管赢驷和公子华,魏夫人和芈姝,春申君(黄歇)和芈月的关系到底如何,以剧里的人物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肯定是站在剧本和观众的角度做过调整的,只要是可以让主人翁更加丰满,立意深刻,个人觉得无可厚非~各位看官,大家工作都挺忙的,电视剧可以博众人一乐足矣,何必那么斤斤计较?
如果一部电视剧让你想到除剧情之外,还能想到点儿别的,也是不错的。
试问,有多少人在听到赢荡这个名字的时候,在心里丝毫没有略过(淫荡)这个词?是历史的巧合么?可是放在当时当地,如果对君王的名字有如此“邪”念,恐怕不是一个商君之法就可以的,然而现当代的我们,言论自由,也没有人将你拉出行刑?庆幸哉?是否也对大家平时发表言论时,多少注意“口下留情”有点启发?
话说到此,我也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芈姝大婚时,一“趋”一“却”,大王手掌一“屈”一“伸”查阅一些资料才知,这是代表,夫妻双方将彼此的傲气放下,将自己最“真”的一面交给对方,从此心心相印,白首到老,这不是西方结婚时誓言的高级形式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承认,一个路痴的我,再加上看不懂地图,看了这部剧,硬是拿起地图,看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地势,才真正明白,富庶的楚国,有羊肉汤锅,寒冷的燕国却也连美丽的“杜若”也未曾见过,可见当时的联姻除了政治因素,却也可以将美食和文化传播,不知李立宏老师在播舌尖上的“春秋”时,会以哪种语音语调吸引当时当今的我们,这倒令我好奇。
看了郑导拍的很多电视电影,努力的在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诠释成长,也许你单纯,但是在这“大争之世”变成了劣势,想活下去很难,于是,在经历种种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后成长了。
我在想,郑导也许是在告诉我们,其实不是我们要成长,而是深处于世,周围的人事物都会推着你在前进,他看中的不是一无所有的白纸,而是在阅尽铅华之后,人还能剩下点什么,而那点什么才是真正,最可贵的东西!只是我想不明白的是,在当今用女性这个视角来诠释这些,除了注重女性这一大的收视群体之外,是不是也是在试图告诉女性,哪种人生,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人生,你走到了哪一步?还要继续走下去么?你坚持的下去么?那所要经历的种种过程和最终的结果是不是你可以承受的?
从甄嬛到芈月,导演将我们从后宫拉到前朝,看历史态势瞬息而变,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是的,芈月像是神一样被推到了当时当地的地位,可也别忘了,她虽样样都好,识药,女工,读书,眼界,家教等等,可是武功不行,(如果有人跟我纠结“鞭子”,那我就无话可说了)却一点也不降低她在我们心目当中的分量,单就武功来说就可以吸引很多人守护她,弟弟魏冉,芈戎,白起,义娶君,司马错等等,就更别提各路能人将才英雄豪杰了,所以,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关键是看她周围可以吸引多少和他志同道合却刚好互补的人,这样才是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的~
之前,有人将《大长今》和《甄嬛》想比,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一个是从积极向上,用文化的载体传播正能量的剧作,和一个多半是宫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宫斗剧确实不能同日而语,这个让我想到了“幸福学”课堂里老师的一些观点,从学术论文大家关注的不幸福和幸福的比例是9:1之多,再到现今电视,尤其对年轻人影响比较多的,就是男女两人,经过种种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电视就戛然而止,所以我们关注的点多半就放在磨难上面,甚至于,有些非得经历些什么才算,闹出很多荒唐的戏码,其实,在修成正果之后呢?如何去呵护这个果实,如何去更好更努力的培养它,却是电视很少演绎的,难道幸福就不能是细水长流,平平静静的么?为什么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关注那些不幸福的,难过的,何不多去挖掘一些积极的,向上的,而不是大篇幅的传播那种“苦”的意识,我们的人生会不会积极一点,快乐一些?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芈月传》多少要比《甄嬛》积极一点,乐观一些。
所以,不管您是在剧里看到了儿女情长也好,家庭教育也可,文化美食也行,治国方略也罢,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这句话我记得是对孝庄的描写,倘若可以用在这部剧里,那它就已经是成功的了,各位看官,您说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