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媳关系更是其中最难念的一本经,甚至有人戏说是二十一世纪家族关系中最大的难题。
其实,婆媳关系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它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儿子和媳妇的三角关系。这段三角关系,儿子是核心,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婆媳关系,表面上看是婆婆和媳妇之间两个女人的战争,这给了儿子一个很好的借口,他可以很委屈的说,这是两个女人的事情,我夹在中间,像夹心饼干一样,左右为难。实际上,儿子作为母亲和媳妇两个女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儿子不懂调解,那么婆媳大战一触即发。 这个三角关系,看上去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因为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人们习惯于男方婚后,男方的父母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媳妇和儿子的这个新家庭,就和儿子原来的家庭搅在一起,家庭关系就很容易出问题。
从家庭系统排列的序位理论来说,儿子和媳妇新组成的新家庭,是排在儿子与父母的原生家庭的前面的,但对于生活在一起的新婚小家庭和原生家庭里,老一辈的人和小辈,常常搞不清楚各自的边界,于是,矛盾便产生了。
在媳妇的眼中,这是她的家,自己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一切由她做主。但婆婆认为,这是自己儿子的家,忍不了媳妇使唤儿子做这做那,或是婆婆较为强势,大事小事都想自己做主,就势必会起冲突。
假若儿子不去积极调解婆媳双方的矛盾,而是选择逃避,或是站在婆媳的某一方,那就上了“婆媳关系”这个爱的谎言的当,这个家庭很容易支离破碎。 不过,问题的实质还不在于传统观念,而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反过来说是恋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提出的,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严重。在中国传统家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打拼,挣钱,女人则在家当全职主妇,带孩子做家务。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儿子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丈夫最多排在第二位。于是,爱的排序失衡了,本应排序在第一位的夫妻关系,反而成了亲子关系是配角,有的甚至排在了第三位。
在这种失衡模式下,母子关系是核心,必然重于夫妻关系。也就是说,儿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很多母亲都不愿接受,她们甚至认为,是儿媳抢走了自己的儿子,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和儿媳展开一场争夺大战。除此以外,中国传统家庭还存在有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即如果是岳父岳母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那么婆婆和媳妇之间的问题将被岳父和女婿的困扰所取代。同理,夫妻关系排在亲子关系的后面,这一传统观念不仅造成了母亲恋子,同样也造成了爸爸恋女。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如果这个小情人和父亲的关系太紧密,势必会影响小夫妻间的感情,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父亲和母亲的夫妻感情。
我在婚姻咨询中,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男性因发现妻子与岳父有不论之恋的情感,而困挠和痛苦不已,打电话前来咨询该不该离婚。其实,两代人生活在一起并不是大的问题,如果老一辈的人能尊重小家庭的独立性,不去干扰他们的生活,同时,如果公公婆婆彼此相爱,他们把夫妻关系排在第一位,那么即便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婆媳关系也不会闹僵,因为儿子结婚后,婆婆失去的只是自己生命中第二重要的人,那是可以承受的。
同样的,如果岳父岳母假若彼此深爱,那么,他们和女儿、女婿住一起也不是问题。所以: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因为两个女人的战争,是因他而起,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就应当负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选择逃避,或是偏向其中的任何一方。这里想对中国家长们说一句,无论什么时候,配偶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是陪伴你到老的那个人。无论你有多么的爱孩子,请记住,不管男孩还是女孩,13岁后开始学着慢慢放手,他们终究要离开你,独立过自己的生活。
如果长辈们想要和小辈们住在一起,请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的边界,不去干扰小一辈的生活,这样,你们才能家庭和睦,才能真正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