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多年以后,当我们和曾经的伙伴或同学再次相聚,发现我们走在完全不同的路上?我们之间,有着原来越远的差距?
曾经那个沉默害羞的男同学,一下子变成了话唠。他记得每个人在学校的衣服颜色和习惯性动作,他有无数的笑话来缓解大家多年之后再次相聚的短暂尴尬。曾经那个沉默寡言的女生,居然成了的护士长,每天周旋于整个病区。曾经最桀骜的那个人,居然改行做了专门负责医疗纠纷的律师。曾经鄙视我们偷偷穿高跟鞋的女生,居然最早结了婚,女人味十足……还有几个人,只能是听说了。听说其中一个去了美国,用6个月时间学会了语言,考取了本土的职业资格证,三年之后带回来几十万。另一个考取了研究生,转了专业,现在在杭州某医院是麻醉科主任。如此,等等。
曾经,我们随着自考大军,一路从大专念起。我们都有过专业课单科成绩95分以上,以此可以选一门免考。那时,大家选免考最多的科目,就是邓论和马哲。实验课需要到郑大,仍旧是随着自考大军,联络班级里胆大的同学,因为要解剖蟾蜍、小白鼠等。后来,又开始自考本科,科目增加了,专业课能考95分的人,几乎没有了。接着是论文答辩。这些事情都历历在目,那几个我们只能听说的同学,曾几何时,他们和我们一样,实验课和论文答辩,还是依靠我来的?这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
没有太久,又仿佛已经很久。而我们在哪里?
时间,会让一切归于平庸,却也同样能让平庸升华为卓绝。曾经以为永远都不会去读的书,如今却懊悔那些蹉跎的时光;曾经最惧怕的实验课,如今却再也没有机会实验;曾经最讨厌的形而上,而今反而成为深夜里的一剂良药。
今天,当你看到屠呦呦,会说,哦,我们是同学;有一天,当你读着周国平的书,会说,嗯,我们是同事。当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屠呦呦和周国平。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唯一使我们安于生活的,无非是找到真实的自我,这需要我们,不甘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