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是得有些个性的,积极的个性越张扬越好,毕竟在人世间走一遭,默默无闻,循规蹈矩地过活一生,如同漫天的沙粒被风吹走,是一点痕迹也没有的。而不走寻常路就大不一样,你的特立独行惊动了别人,一旦走入坦途,见到的人将对你刮目相看,这就是个性的力量!
今天无意中查看朋友圈,看到了三十年前初中同学写的一篇文章,文笔相当不错,情感流露字间,从一群乡村孩子的求学路上,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位很少谋面甚至于在中学时代没怎么交往的老同学,应该现在过的还不错。那个年代惟一对他的印象是写过几篇很好的作文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过。而今再读他的文章,虽然题目很散漫,但内容却引发我的共鸣,是难得的一篇记叙中学求学生涯的好散文,我竟然果断收藏了!
读了这个老兄的大作,我想到了人的个性的重要性。因为听一个很要好的在北京工作的初中同学曾经谈到过他,些许还记得他的一些所谓的奇闻趣事。
话得拉长了说,人到中年,总提起儿时和少年的许多故事,小时候的事情在记忆中总是弥久历新,念念不忘的。谁有什么爱好,鼻涕擦不干净也算;谁挨了国文老师的"核桃",仅仅因为听写汉字瞢逼;谁喜欢上了同桌的女同学,竟然不是好好相处,却是处处"找茬儿"怼对方;我的个性均不在此列,却是贫穷中时时透出倔强,到了高小竟然让临村的老师和同学无从相对!不过学习还算认真,也把学业当回事,到如今也算赶得上时代发展潮流。估计在儿时发小的记忆中除了贫穷,可能平庸中略带一丝个性吧!
我的这位老兄可不一样,初中还是暂露头角的,至少写的文章常常被当成范文念给大家听。后来大家都低头苦学,初中毕业一部分人便分道扬镳了。那时的乡村中学,共四个班,一个班就三四十人,我是二班,他是四班,打过照面,却甚少交往,又不是一个村子,只是耳闻而已,此后便各走各的求学路。好在都上了高中,去了邻近的镇上,镇上有一个古塔,曾经是一个寺庙,后来便是就近几个乡镇的高级中学。我们县城在渭北旱塬,世代靠天吃饭,是有名的穷县。在这个西北的小县城,一个人要出人头地,惟一的出路就是上学,走出去,走出穷乡僻壤,才有希望,我的同学大坻都是这条路,咬牙走到底。最后分成三拔了,拔尖勤奋聪惠的,在外面的世界也混的风声水起,这是一拔,十成之一成;另一拔就彻底地留在农村,学得一技之长,瓦工、木工、厨师,另外有一半,就是在就近县城活个衣食无忧,娶妻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