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构建了知识体系的人学习更快更好
为什么有的人听一场分享就立刻可以转化成自己的新知识,而有的小伙伴只是做了一下笔记,然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学到什么?读书也存在一样的情况,有些人读完一本书,不仅能读懂,还能讲出来与人分享,甚至能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已经建立的知识架构进行补充和修订,并且能很快地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
同样是读书,难道为什么就会差那么远呢?
每个人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知识架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构筑和完善自有的知识体系的。也就有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提出了,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学习是建构内在心里表征得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虽然你不一定能明确告诉你的知识架构和体系是什么,但是每当你更换新的知识,发现它比你原来的理解更优的话,你会替换掉旧知识。就如学习快速阅读一样,原来你认为逐字阅读是有利于理解的方式,现在你发现越来读得更快,理解得更好,这个过程就是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
就如图里面所示,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我们会基于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对这块知识的认知,对新知识进行判断和甄别,如果发现新知识优于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我就会完成知识更新。当然这种更新不是像一块砖头一样直接替换,这个过程可能有截取、筛选、迁移等改造动作。
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这样的知识基础呢?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把基础知识建立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新知识。这个时候你的学习过程就会慢很多。
这个构建的过程是阶梯式的,《精进》的作者采铜老师就提出过高级知识管理的阶梯。
包括了五个阶梯,最底层最基础的是储存,第二个台阶是提取,第三个台阶是洞察,第四个台阶是建构,第五个台阶是重塑。
02快速建立知识体系的四个过程
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简书的一哥彭小六分享构建知识体系认为,构建知识体系一般会经历四个过程。
分别是:打开视野。先入门。建立知识架构雏形。快速迭代更新。
打开视野
我们眼睛每天看到的80%的信息都会被大脑过滤掉,我们能看到什么都是我们大脑在做筛选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色彩浴,它的意思是“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早晨起床后给自己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自己的“幸运色”。例如红色,等你出了家门就会发现红色事物就会不断进入你的视线,红色的广告牌,红色的信号灯,红色的袜子,红色的车,红色的鞋子......
商店街的店名也以红色为主,如果有机会进入商店,也会是一片红色风暴......这就是色彩浴的效果。
“色彩浴”,意思是选定某一主题颜色后,重新观察周边相关主题颜色的任何事物,目的在于将注目的焦点放在异于平时的细节或事物上,扩大新发现的范围。
所以,开放自己的视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你自然会发现原来哪些信息就想主动蹦出来一样。
先入门,后学习
放开自己的视野,能让我们发现更多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的知识。
如何接触到这些新的知识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像一个小学生一样,做入门学习。
让自己产生一些有点幼稚、天真、牵强的想法。像一个外行一样不受约束地思考问题,会让你门外汉迅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比如,我认为速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虽然自己读书不是很慢,也不至于从头开始吧。
不过在入门的时候,以从头开始的心态来学习,恰恰能让自己把基础的东西更新一遍,会学得更加好。
只有在逐步掌握了浅显得入门知识后,才让我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持续下去,也让我看到这个知识领域知识的框架雏形。
构建知识框架雏形
很多人会觉得,我要学这个,我要学那个,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也不知道该学习什么。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一旦入门之后,一本简单的入门书籍就能给你一个简单的雏形框架。
例如,几年前我接触了快速阅读,对它有一定了解,是从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开始的。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它是否代表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但是并不妨碍我在它的基础上去建立自己的一套框架。
有了这个框架之后,在后面的学习当中,我基本上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的。
2017年初的时候,我在读书群里面分享我的速读经验的时候,也基本上体现了这个框架。
快速迭代,持续升级
当你在一个知识领域建立自己的饿初级框架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迭代更新,让这个框架变得更加成熟。
光是说没有用,还得行动。
关于快速阅读的知识体系建立,我已经有很多年的体验了,去年的时候,我才分享了一部分框架。而在去年的大量阅读实践当中,我开始迭代。我几乎研究了市面上所有关于阅读和快速阅读的书籍,不断地补充我的知识内容,框架和内容也开始变得丰富全面。
迭代的重要性在于它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跃迁的过程。
说实在的,这次训练营是大家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我学习和锻炼的一个过程。我第一次把知识转换成课程,就是迭代。而我在月中的时候,开始公布第二期快速阅读训练营的信息,就是逼自己进行二次迭代,然后还会有持续的升级。
我跟两位教练讨论的时候,说,我要不要把课程打磨到完美。最后我的观点是,不需要,也不可能。
只要开始了,持续迭代,后面的就一定比前面的要完美,但是绝对不能有最完美。那么不必要纠结完美究竟是什么了,只管开始,接着就是把完美交给下一次。
不仅是快速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我也是这样做的,例如,时间管理,亲子管理,读书体系,跑步知识,领导力,DISC性格分析,教练技术,等等。
这一切都是在原来建立的一个简单的框架基础上,快速迭代更新,持续升级,让这个框架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这个时候,大量阅读、听课、接受培训、写作和做分享都是不错的办法。
03构建内化一本书的框架模型
在如何阅读上面,我通过自己读书时间,也通过大量研读大牛们的读书方法,我曾经提出了人生十维的读书框架,也按照这个框架选定共读群的书籍。
人生成长十唯:
1.认识自我——科学内观。
2.了解他人——人际交往。
3.锻炼思维——思维提升,认知升级。
4.提升表达——结构思考力,写作,演讲能力。
5.指导行动——临界知识。
6.经营家庭——亲子教育与夫妻关系。
7.投资财富——经济与财富。
8.运动健康——运动与饮食
9.人生意义——幸福与信念。
10.见识扩展——新事物,新趋势。
成长型输出金字塔模型
关于读书输出,我整合自己的经验,最初提出了输出的金字塔模型这是这样子的。
它包括:金句。30秒书评。思维导图。转述与书评。经验连接与改进计划。
这里面从简单到难,逐步提升。
金句
最简单的就是金句。一本书读完,在十几万字中,你能抓住几句话,对你产生影响的,那么这本书就已经产生价值了,如果你还能不断地贯彻,也就领悟到了知识的核心。
30秒书评
如果读完一本书,你能高度概括它的内容,用30秒介绍完一本书,让别人明白和愿意看,那么你的学习层次就进一步提升。它可以应用到读完一本书之后,也能应用到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前期快速阅读训练后需要进行的复述,就是这部分的内容。如果给你30秒你能高度概括,如果给你2分钟,你能对要点做扩展,如果给你10分钟,你能对细节进行补充,如果给你30分钟,你能结合案例分析。这个也是递进的过程。
思维导图
这个扩展的过程需要用到的一个工具就是思维导图。它也是结构化思维的一个方式。能很好地帮助我们从整理逻辑去把握一本书。
转述与书评
转述和书评,要求的层面会更加高,一方面是理解,对学习过的知识只有理解了才能讲得出来。另外一个方面是写书评,就涉及到前后经验的链接,知识的扩展等方面了。读完一本书,能很好地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书评不容易,不仅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是对全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经验连接与改进计划
真正的学习都是发生在行动之后。行动涉及到以往的经验,改进是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和能力边界。
我一直提倡,学习就是把知识转化成行动,行动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内在是思想的改变,更新以往的概念和知识链接,组成新的知识架构。外在是指导行动,让行为发生变化,持续改进。
这个金字塔模型应用到一本书的学习输出是非常有效的,由浅入深,如果初阶层次,只懂得抓住一个点,就摘抄金句好了,也会让你有收获。从点到面,把零散的知识组建成一张网,形成思维导图就是进阶的水平。水平提升了,可以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并分享知识。最后体现到行动转化上面,让自己发生真正的改变。
成长型输出沙漏模型
如果说输出的金字塔模型是我构建读书输出的知识体系的雏形的话,输出的沙漏模型就是我迭代升级的进阶版本。
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发的模型。
这里由两个金字塔组成,处于下面的金字塔和位于上部的倒金字塔形成了沙漏的形状,所以我给它定义为输出的沙漏模型。
底下的金字塔部分是碎片化的输出,上部倒金字塔是结构化的输出。
我们逐一来看。
碎片化输出
处于下部金字塔的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金句、30秒书评和知识卡片。
金句和30秒书评刚才已经解释过,这里不再重复。
知识卡片是我们把知识模块的一个整理方式。这里运用三个工具,分别是康奈尔笔记、RIA笔记和视觉化图表。
这里所说的康奈尔笔记不是传统的康奈尔5R笔记法,它把一张纸分成了四个区域,第一个是标题区,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学习的主题。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在书上找出对应策略。
康奈尔笔记不仅可以用在读书输出,做一个思考整理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开会、听课学习的笔记。
RIA笔记是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提出来的,他在《这样读书就够了》有详细的讲解。五年前我上赵周老师的拆书课的时候,就对他的拆书法很感兴趣。这是关于一个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的很好方法。R代表的是复述,就是把学习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I就是描述你的相关经验。A是提出你的行动方案。
视觉化图表,就是把你的一些知识模型视觉化呈现。由文字的线性思维转化成结构思维和形象思维。往往有一图抵千言的感觉。例如,我们熟悉的黄金思维圈、三圈交集等等都是视觉化最好的体现。
得到上就用到了大量的知识卡片作为学习的辅助工具,大家可以参考。
以上的三个层次都是对碎片化知识的一个输出应用。当然它也可以用视觉化呈现出结构化知识,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了。
结构化输出
结构化输出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整体的知识要点,包括九宫格笔记法、思维导图和综合输出三个层次。
九宫格笔记法
九宫格笔记法也是全面结构化的起步。为什么这样说呢?
对于一本书来说,我们究竟要搞清楚多少个概念为好呢?难道看到一个就整理一个?这些都是输入,如何更加地选择性输出呢?
如果只给你选择9个概念,你会选择什么内容呢?
这个就是少即是多,选择的艺术。
那为什么会选择9个,不是16个,不是25个呢?如果一本书你能输出9个概念,一般来说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我们说过,人的记忆容量跟7有关,9相对于7来说,就已经是超额。
那么这个笔记该怎么做呢?
九宫格笔记法也是彭小六提出来的一种笔记方式,包括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名,第二部分是读书的3个问题,第三部分是关键词和关键概念,第四部分是啊哈,新观点,惊喜点,金句等。第五部分是接下来要做,也就是下一步行动。
对于九宫格笔记来说,只需要把9个关键词写进去,通过摘抄句子、抄片段、抄案例等方式,对每个关键词进行解释。对整本书提出的3个问题,如果能用九个概念能进行回答一般已经很充分。啊哈区域还能记录下你的拓展,找到一些延伸的书,列出书单。下一步行动就是学习完后你的行动改进方案。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有高度概括知识,提出精华的一种视觉化呈现形式。
可以手绘,也可以采用电子工具制作。一般手绘思维导图形象化、图像化更好,会更加容易记住。电子的思维导图能帮助记忆的功能相对弱一点。我现在还记住5年前我上培训经理认证培训手绘的一张思维导图,还能讲出课程的要点,就是自己动手画过,使用了形象的图像去帮助记忆。
另外还有一个在思维导图基础上,帮助我们记录更多信息的工具是幕布。幕布可以完全按照思维导图的理念列出关键点,它也能补充详细的文字,让架构更加丰富。我今年就制作了很多幕布的读书笔记。当我需要复习那本书的时候,我就拿幕布来快速浏览一般可以了,效果也很好。
综合输出
综合输出是读书学习的最高层次了,包括写书评、写文章、做分享和出课程。
综合输出可以涵盖对一个知识点、一篇文章和一本书的输出,也可以包括一个主题、一个系列的综合输出。
例如在做时间管理的线上线下分享的时候,就需要运用到综合知识了。
做分享和出课程,涉及面广,不仅仅是看一本书,甚至要大量同主题的书籍。
以上就是成长型输出沙漏模型,不仅是读书输出模型的一个迭代,也是一个个人学习输出成长的一个迭代。
我们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一本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我们告诉大家学习知识要以构建知识体系为目标,构建了知识体系的人学习更快更好。快速建立知识体系的四个过程,先打开视野,先入门后,建立知识架构雏形,快速迭代更新。我也把这一年来在快速学习和构建内化一本书的框架的两个模型与大家分享。
所有的这些知识的输出最终还需要一个承载的框架和容器。也就带出了另外一个课题,就是知识体系需要知识管理库来存放,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库,我将会在快速阅读训练结束后,再与大家详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