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诠释推理:来自物理学家的浪漫

《成长的边界》

[意] 卡洛·罗韦利 Carlo Rovelli

理论物理学家/作家


《时间的秩序》是我阅读的第二本由物理学家撰写的书籍,巧合的是,前一本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乔治·帕里西的《随椋鸟飞行》。更巧合的是,这两位作者不仅同为意大利人,还都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这种奇妙的缘分似乎也为我的阅读之旅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意义。

这本书仅有253页,今天下午,阳光明媚,花开的正好,我坐在窗边,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一口气读完了它。当我抬头时,四个小时悄然流逝,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这让我想起书中的一段话:“永恒有多久?”爱丽丝问道。“有时,只有一秒。”兔子回答道。有些梦境只持续一瞬间,可梦中的一切却凝固成永恒。正如书中所说,时间在我们的个人体验中是有弹性的:有时几个小时飞逝,仿佛只过了几分钟;而有时几分钟却显得无比漫长,如同几个世纪。这四个小时的阅读,对我来说,就像只过了几分钟,但内心却充实无比,同时,我对时间的本质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们常常将时间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实际上,时间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卡洛·罗韦利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时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感知和视角密切相关。这让我想起海德格尔的名言:“人是时间的存在。”我们通过时间来定义自己的存在,而时间也在我们的感知中得以显现。这种对时间的重新定义,不仅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这是一本兼具科学深度和哲学美感的书籍。在翻译者的信达雅表达下,整本书凝练而不失浪漫,逻辑缜密而不啰嗦。翻译者不仅保留了原作者的风格,还巧妙地将内容转化为中文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文字,让我们能更好地与书中内容产生共鸣,带着思考与好奇沉浸于阅读的心流之中。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也在书中得到了印证:世界并非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是无数个瞬间分布在不同时空,无数个位面相对同时存在。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时间的本质,更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受限于我们的视角和感知。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不仅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更是一种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它让我对时间、对生活、对宇宙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


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出于某种好奇心,我打开了Bilibili,搜索了作者的名字,才发现卡洛·罗韦利居然在2022年4月23日入驻了B站,并发布了自我介绍视频。他说他喜欢庄子,他说他喜欢红楼梦,他说他喜欢诗歌,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书中每个章节开头的原创短诗并非偶然,而是他诗意表达的一部分。原来,那些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六边形战士”,在科学与人文之间自如穿梭,用诗意的语言讲述宇宙的奥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