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摘抄22

所以,艺术史和文学史告诉我们:人类精神思想的最高级的产物一般都得不到人们的欢迎,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优秀的思想者的出现——他们感受到了这些作品发出的呼唤,并使这些作品获得了威望。凭藉如此得来的权威,这些作品也就可以继续保有其威望了。凭藉如此得来的权威,这些作品也就可以继续保有其威望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根本原因就是每一个人都只能理解和欣赏与自己的本性相呼应的东西。一个呆板的人只能理解呆板事物,一个庸俗的人只会欣赏平庸和俗套,头脑混乱者喜欢模糊不清的东西,没有思想的人则和胡言昏话气味相投。与读者本人同气相通的作品最能够获得这个读者的欢心。因此,古老的、寓言式的人物伊壁查姆斯唱道(我的译文):

我说出我自己的看法,这毫不奇怪;

而他们沾沾自喜,自以为他们才是值得称道的。

狗对于狗来说,当然才是漂亮的生物。

牛对牛也是这样,猪对于猪、驴子对驴子,莫不如此。

就算是最强有力的手臂甩出一件很轻的物体,也无法给予这轻物足够的力量让它飞得很远,并且有力地击中目标。这轻物很快就会坠落地面,因为这轻物本身没有物质性的实体以接收外力。美妙和伟大的思想、天才创作的巨作也会遭遇同样的情形——如果接受这些思想的都只是弱小、荒诞的头脑。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曾为此齐声哀叹。例如,耶稣说:“向一个愚人说故事,就像跟一个睡着觉的人说话一样。故事讲完了,他会问,你说的是什么?”哈姆莱特说:“机智妙语在傻瓜的耳朵里面睡觉。”

歌德说过:

最妙的话语,被笨蛋听了,也会招来讽刺。

你的话没有任何结果,众人都呆滞无言,保持良好的心情吧!

石头扔进沼泽地?是不会弄出涟漪的。

利希腾贝格说道,“当一个脑袋和一本书互相碰撞,而只发出空洞的闷响,这空响难道就总出自书本?”他还说,“书本身就是一面镜子,一只猴子看镜子的时候,里面不会出现福音圣徒。”

的确,吉拉特神父对此的优美和感人的哀怨值得让人回味:

最好的礼物通常最不被人赞叹;世上的大部分人,把最坏的视为最好。

这一糟糕的状况司空见惯,但人们如何避免这种不幸?

我怀疑能否从我们的世界根除这一不幸,

世上只有唯一的补救之法,但它却无比困难:

愚人必须获得智慧——但这是他们永远无法做到的,

他们也不会懂得事物的价值。

作出判断的只是他们的眼睛,而不是脑袋,

他们赞扬微不足道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懂得什么才是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已经无力承受月桂花环。” “真理可以耐心等待,因为真理是永存的。” 幸福不是一件...
    侧耳倾听520阅读 8,287评论 0 2
  • 摘自:《人生的智慧》 作者: [德]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韦启昌 出版年: 2008...
    慧小田哲思学阅读 6,044评论 1 2
  • 那一片红 每当春回大地,被人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就透着盎然的春意,怒放在游人云集的公园或山林中,令人赏心悦目...
    书画文化传媒阅读 2,744评论 0 3
  • 佛林阅读 2,383评论 0 0
  • 始终相信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一说法,就像同一针扎进去每个人的痛感都不一。抱歉,很多时候内心的奔溃不想对人提起。用文字...
    潜水工阅读 1,6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