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谢利的赌徒心理很有意思,所以专门找时间,浅浅的分析了一下。
作者应该是对赌徒这一类的角色,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才能写的这样灵活灵现。
所以我仔细的研究了一下谢利在第八章的表现和描写,分析出了以下几点:
(一) 对自身的认知不清晰
首先说赌技:谢利对他自己本身的赌术并没有任何的系统性的学习,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本身赌牌的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客观认知。
因为一个专业的赌徒和一个娱乐性质的赌徒是不一样,心理上会有极其大的差别,而很明显,谢利不属于专业人士,他业余的纯粹。
又或许在他的视角里,自己的技术是完全够格的。
并且更重要的是:谢利将所有的输赢全部原因归结于运气,或者说命运。
说直白点,其实就是一种侥幸心理,什么赌马,赌球,甚至庞氏这种金融诈骗。
都是吃的一个侥幸:也许有问题,但是万一吃亏的人不是我呢?
“我觉得我很理智。” ,“不会有问题,下一把肯定赚回来。” (自我安慰使得他又对这种一张一弛习惯,之后的牌局又强化了这种反应,因此焦虑的时候会下意识回到牌局,实现再犯。)
一般这么想的,基本就一个字可以形容:
寄。
但是他自己非常自信。
并且特别乐观。
虽然这种乐观除了逃避现实以外屁用没有就是了(bushi)
(二)赌徒的心态——畸形的信仰
为什么他会对下一次一定会赢,深信不疑?
真的如此吗?
事实是,谢利已经连续输了五个月。
下一把一定会赢,这个是绝大多数赌徒常有的心态。
为什么会这样?其他的赌徒我不得而知,但是谢利确实可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谢利并不擅长赚钱,但是他希望自己能赚钱,并擅长赚钱,这是两个很重要的点。
因此他主动去结交那些富豪朋友,而扑克就是他们的重要纽带。
将那些富豪朋友所做的行为和赌直接挂钩,而对于这些人生经历丰富而富有人格魅力的朋友,毫无疑问,谢利抓得很紧,甚至盲信。
这个多少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朋友其实也是可以对自身进行衡量的重要尺码,更是社会的重要资源,在自身不受到压力的情况,这种局面其实很难避免。
但是首要的还是保护自己。
但可怕在于,谢利并不这么认为,他是真心实意的认为这个规则没有问题,且自己在其中必然得利——比如有了很厉害的朋友,比如自己是个遵守约定的人,大气的人……(比如赌输必结)。
在这里,谢利的概念其实已经被偷换了的。
可是为什么会这么顺利?
(三)被利用的人性,自卑与自信
还是那两点,这是一种对现状逃避时的自卑感,和对未来盲目的期待。
对未来盲目地期待,被转嫁到了那些所谓的富豪朋友身上,认为只要和他们打牌,学到一星半点就可以立地飞升。
这些朋友普遍都拥有非常雄厚的资产,和非常强大的能力,这些朋友潜意识的推崇与信赖,使得他连带着对与他们相连的唯一纽带深信不疑,并加以维护。
这让他们的话语的权威性,以及在谢利心中的地位被无限度抬高。
而谢利心中潜在的自卑感,这份隐藏的自卑感,会让他回避那些可能会触及到自我负面信息的内容。
或者说潜意识的拒绝,自身的地位和能力,并不匹配理想中的那个自己。
事实上,人心中多少都有负面和正面的情绪,自卑和骄傲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但是纠缠上赌博的那一瞬间,事情的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
那么直观看看谢利的视角心路历程,赌博,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
大量的正反馈,直接的情绪流动和生活体验,强化了谢利的信念感(伪正向),有了更多“高档的朋友”,可以让他学到如何赚钱,可以学习他们的心态和处事能力来赚钱。
这里就有概念混淆,作者在谢利的心路历程,描写的非常的清晰。
但是本人不会意识到,因为那是潜意识所希望的(赚钱),是自我所排斥的(自卑)。
双重效应,进去的人真的很难爬出来。
Buff点满了,谢利也出不来了。
暂时就到这里,接下来期待下一章,(「・ω・)「继续
观看书目:《诊疗椅上的谎言》-第11天(23.7.3)
笔者:鹿伊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