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感觉是什么?幸福就是感觉良好,享受生活并希望这种感觉持续下去;不幸福就是感觉糟糕并希望事情得到改观。
评价自己的感受时,大多数人会带有一个长期性的观点。我们接受人生的起伏变化,但主要关心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幸福感。不过,平均幸福感是由一系列时刻中的幸福感觉构成的。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人们总体上以及每时每刻有多么幸福或多么不幸福呢?心理学和脑科学给予了我们一些方法来获得准确的答案。
我们的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最近,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们的情绪在不同活动中如何变化。研究者要求900名美国职业女性把前一个工作日像一部电影一样分成不同的情节。
不同活动中的幸福感
活动 平均幸福感 每天平均小时数
性爱 4.7 0.2
社交 4.0 2.3
放松 3.9 2.2
祷告/做礼拜/冥想 3.8 0.4
吃饭 3.8 2.2
运动 3.8 0.2
看电视 3.6 2.2
购物 3.2 0.4
准备食物 3.2 1.1
电话聊天 3.1 2.5
照看孩子 3.0 1.1
玩电脑/发邮件/上网 3.0 1.9
做家务 3.0 1.1
工作 2.7 6.9
乘公交上下班 2.6 1.6
注:同一时间可以有两项以上活动。
与不同人互动时的幸福感
互动的人 平均幸福感 每天平均小时数
朋友 3.7 2.6
亲戚 3.4 1
配偶/伴侣 3.3 2.7
孩子 3.3 2.3
顾客 2.8 4.5
同事 2.8 5.7
自己 2.7 3.4
老板 2.4 2.4
注:同一时间可以有两项以上活动或与两类以上的人互动。
展示这些结果是为了强调: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在我们醒着的每分每秒都持续存在。当来,特定时刻的感觉会受到对过去经验的记忆和未来期望的影响。
如果幸福是一种感觉,可能人们会怀疑幸福是不是一种客观的感觉,是否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现代脑科学帮助我们很好洞察了一个人感到幸福或不幸福时大脑发生了什么。
通过扫描大脑内部的活动发现:当人们体验积极情绪时,大脑前部左侧活动更强;当人们体验消极情绪时,大脑前部右侧活动更强。
可见,大脑活动和情绪之间有直接的联系。两者都可被外部经验改变,比如看图片。两者也可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改变,利用强大的磁场可以激活前脑左侧,使人自发的产生更愉悦的情绪。让人惊讶的是,一个人的情绪会强烈影响免疫系统,因而这种方法可用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因此,我们有明确的生理方法测量情绪如何随时间变化。我们也可以利用生理测量来比较人的幸福感。那些大脑左侧特别活跃的人比大脑右侧特别活跃的人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记忆。所以,测量幸福的方法就是比较前脑左右两侧的活动差异。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当人们经历高兴时,那些安静时就感到快乐的人,会从中得到最大的幸福体验,而经历令人不快的事情时,这类人心理增加的不快量最少。
那么,一个人可能同时幸福和不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积极的情绪会抑制消极的情绪,反之亦然。幸福只有一个维度,从极端的消极到极度的积极。
一个有益的发现是快乐的人往往有更强的免疫系统,由压力引发的皮质醇水平更低。假如,人为地让快乐的人接触流感病毒,他们感染可能性更小。而且,他们更可能从大手术中恢复过来。对750名提名过奥斯卡奖的男女演员的调查显示,获奖者平均比失意者多活4年。
幸福对身体健康有利,但这不是幸福极度重要的缘由。幸福之所以极其重要是幸福是我们整体的动机系统。我们追求快乐的感觉,逃避痛苦(不是某一刻而是总体上)的感觉。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评估身处的情境,这个过程通常是无意识的。我们被情境中的喜欢的因素吸引,排斥那些我们不喜欢的因素。这种“趋向”与“回避”的模式是我们行为的核心。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评价机能,告诉自己对现状有多满意,然后指导我们趋向那些快乐的东西,回避那些不快乐的东西。从众多的可能性中,我们选择最能让我们感觉快乐的活动组合。这样做不是简单的反应,我们会为未来计划,有时候会为了未来的幸福让自己现在受苦。唯有从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能的角度,我们才能很好解释人类的行为及生存。
以上是我阅读《幸福的社会》的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