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在职场某个岗位稳定,站得长远了,对重复的工作厌倦不上心,时不时感想:没意义,浪费时间~
其实这些不是工作特性及内容决定了难度,而是由自己心态所想决定的。这就要说到:读懂职业适应背后的心里期待了。冰山模型大家都知道吗?往下看哦:
职业行为是表象。表现在:职业沟通困难、职业社交障碍、职业成长受限。
职业心理是真相。表现在:对本职工作的不够认同、对自我能力的不够自信、对社交关系的不够接纳。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学会职业适应的“三叶草”
职业生涯三叶草模型:
1. 用能力兑现价值
厌倦对策:悦纳、培养兴趣、发展副业、成为职业
2. 把兴趣发展成能力
失落对策:悦纳、投入资源、链接价值、转换工作
3. 用价值强化兴趣
焦虑对策:悦纳、降低要求、提升能力、发挥优势
二、提升心理弹性让适应更容易
我们在职场中看到的一些显性行为与隐性潜意识
职业行为与原由:不是90后才难管理。而是特质决定行为;不是职业高低决定难度系数,而是心理品质决定难度系数;不是职业期决定心态,而是心态决定职业期
我们过去常表现这些:选择纠结、团队配合度差、频繁跳槽、责任感弱、社交弱、成长动力低、低价值意义感、高自尊、容易崩溃。这些表现又如何改善?
1. 提升职业化指数:以职业化驾驶情绪化,不允许带情绪做事情,处理好情绪再干事。
2. 提升同理心指数:以理解力提升控制力
3. 提升平衡感指数:以平衡性超越进攻性
三、幸福力倒三角模型
人际关系:职业行为、社交行为、组织行为
思维模式:允许不完美、接纳在成长、主动求改变,正向的思维模式是固化型思维转化成成长型思维
自我发展:自我规划、自我驱动、自我成长
自我探求、能力提升、习惯培养、环境改善、文化赋能、视野扩展、平衡家庭、
工作意义:职业信仰、职业价值、职业意义
深度有价值感的工作意义
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知识素养圈:从关注圈转移到影响圈、从以始为终变换成以终为始,从第四象限转化成第二象限
从知道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