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工作,对工作可以说是全身心投入,不会考虑家庭,也不会在意亲人的需要,他们不太能考虑到除去工作以外的其他人,最容易忽略的是自己的家人。为什么这样的人,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而不能自如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来回切换?
做这类人的家人会很辛苦,他好像是一个家庭之外的人,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一个只为事业或者工作而存在的“机器”,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行为,当你跟他争论时,他会说:“我现在没有能力处理家庭和生活的平衡,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放在生活上。
我身边有朋友是这样的,妻子对他抱怨颇多,家人也得不到他的关注,我一直在观察并且寻找答案,今天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这本书时,忽然看到一个观点,也许可以作为形成这类人群性格的一个原因。这个观点就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问题理论,也就是教育上比较熟悉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其中第四个阶段是童年期(7-12岁)主要出现勤奋和自卑的冲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形成能力品质。在这个阶段里,儿童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他们能顺利的完成学习课程,就会获得勤奋感,促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漠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
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唯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唯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最无思想的奴隶”。
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考虑的话,可以推断只专注于工作的这类人,在童年期阶段肯定是一个在家里只被要求学习,不被要求参与家庭事务的一个人,他的童年期肯定是放学就是学习和玩,想要帮助大人做事情时,就会被大人立刻制止:快去学习吧,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不用你做。
还记得几年前,社会上普遍报道关于教育的一件事情就是,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家长把所有的家庭事务全包了,等孩子上大学后,甚至有的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这样的新闻在当时挺多的,当时我们看到这样的孩子生活自理有问题,也引发了很多议论,有的人认为没关系,生活自理能力长大了孩子自然就会了,或者一学就会,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这样的孩子,在他的生活当中,因为被家长限制,只能在学习的圈子里活动,他的认知和目光会变得狭窄,他们被要求只关注于学习这一件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形成一种下意识行为,下意识的只关于自己的事情,淡漠周围的事情和人,那他们工作之后,也只会把眼光着眼于自己的工作上,从而也理解了,他们不是不想,而是真的没有能力去做好家庭和生活的平衡。一个人只有童年期能平衡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平衡工作和生活。
还记得刚毕业那年,给家里人打电话,当时跟妈妈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觉得学习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只需要付出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到,是一个人的事情,而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会跟人有关系,需要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产生除个体以外的人,就是别人,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而人本性是避重就轻,有惰性的,对于这类人,他们擅长的是个人学习,个人学习对他们而言是简单的事情,所以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不断的用学习去掩盖问题背后人际关系的问题。
所以从这个层面,其实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不会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板,除非跟人合伙,他主内,只负责技术,另一个主外,负责管理和公司的发展。除非生活或者工作当中出现一些事情,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从内心想去改变。
至于怎么样去做出改变,我还没有考虑清楚,也许成家后的另一半能影响他,也许孩子能改变他,他们需要把自己看世界的眼光拓宽,明白人生不只有工作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时间段并不是只存在一件事情,而是很多事情是并行的,生活是多样的,应该把注意力分一部分到生活上,当看世界的眼光拓展后,世界变大了,认识也会随之改变,这样的他们会更加趋于完善,从而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让孩子存在家庭之内——做家务
回过头再来看这样的案例,从家庭教育方向来看,我们要时刻记得孩子是存在于家庭之内的,需要相应的承担家庭事务,当你让他只关注于学习,其实已经把他排除在家庭之外,那么长大后的他,自然而然也会自动站在家庭之外,因为那才是他觉得舒服的位置。
当孩子可以简单做一些事情时,他们会有做事情的冲动,这是本能,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不能阻止,应该让孩子多去尝试,其实在尝试的过程中他收获的是认知的拓展,自主感的形成,主动性的提升,当孩子6岁后,可以做家务时,可以采取分工的方式来安排家务,就像我小时候,妈妈需要上班,是一名老师,所以我和哥哥的上学时间跟妈妈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同时吃饭,同时出发,家务事就需要同时来做,那个时候我跟哥哥的分工就是,今天我刷碗刷锅,他扫地、收拾桌子,喂鸭,第二天反过来,再慢慢长大了,会做饭了,就开始,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刷锅刷碗,我们家一直到现在还保持这样的分工。
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事务,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有责任心,越来越爱家。我们都知道,我们跟一件事物产生关系,最关键的一点是投入,只有你对这件事情投入精力,才会关注这件事情的发展,只有对家庭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才会越来越关心家庭。有投入才会产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