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我们学习了《坛经》两则,坛经是佛教经典,在本期学习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这本书中,先学了儒家经典,然后又学习了道家经典,这周学习了佛教经典, 了解了儒家倡导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倡导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而佛家注重的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儒家注重人的入世精神,道家注重无为而无不为,佛家希望人们能够修养自身,注重身心灵的一体,学习坛经这篇课文时,又一次重温了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家注重修养自己的心灵,让我想到了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的很有名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人们与外界与他人发生矛盾或不愉快时,其实是跟自己有了矛盾、有了不愉快,当我们对外界不能接纳、不能容忍时,其实是无法接纳容忍自己,由此我想到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也是苏格拉底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特别爱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
人生有三大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人生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了,又由于我们自己百思不得其解,而又产生了更多新的问题,一环套一环,我们就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接着就惆怅、忧郁。
在问题叠着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回到苏格拉底的那句格言:认识你自己。认识了你自己,你就知道你是谁;认识了你自己,你就知道你从哪里来;认识了你自己,你就知道你要到哪里去。那么,怎样才能认识我自己?
这要从苏格拉底的另外一句格言来回答:“未经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所以说,苏格拉底认为,要认识你自己,首先就要经常对自己进行审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审察自己确实是个功夫活,经常审察自己的内心,你才能知道自己是谁。
说白了, 人不是环境,但要通过环境才能认识人。认识我们自己还要通过我们和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识自己也是如此,比如从我们与子女的关系中认识自己,面对子女的失败错误,我们有怎样的反应呢?是勃然大怒,那么我们就是不能容忍自己有失败有错误;是宽容是接纳,那么我们也是宽容自己接纳自己的人。有时候,当你发现自己在试图控制子女的时候,不妨留意一下,你能够控制住成年的子女吗?不能,谁也无法控制住谁,是啊!为什么我们试图去控制别人呢?因为我们控制不了自己,所以就试图去控制别人……
作为人,我们有着太多的角色与属性,所以审察自己是个多角度全方位的过程。作为人,我们是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着的,所以审察自己又是个长期的过程。总之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要认识你自己,就要像锻炼身体一样不断审察自己。
你认识你自己了吗?你今天审察自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