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李仑存在主义密集体验结束以后的这几天,一直想睡觉,头脑处于休眠状态,一直睡不醒,可能内在整合发酵正在进行吧。
小时候,父母为了能让我上好学校,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寄宿在阿姨家,被收养孩子的心理障碍在我身上都有。尤其,李老师在课上所说的,被收养的孩子特别擅长迎合别人的感受,对自己的感受比较忽视和迟钝。
因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咨询以来,“敏感”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学习心理咨询的优势和特长。呵呵,对照老师的解释,回望一下自己的生命历程,原来“敏感”是伤痛中开出的花。是孤独无助的孩子,为了在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不得以采取的生存手段:看别人的脸色生活。这里的敏感是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敏感,对自己的生存策略倒显得迟钝,或是潜意识选择忽略对自己太敏感以自我保护,减轻被伤害的程度。
也许是量的积累到了质的飞跃,8月8日晚上的督导,李老师一语“渴望失控”深深地击中了我,促使我在密集体验的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前2轮小组中貌似共情的竭力迎合到后4轮小组的渴望失控。
小组成员对我还是深深接纳的,在一次次攻击别人中踩底线,努力去探寻失控的底线在哪里,踩到哪里别人是可以接受的,踩到哪里会引起别人强烈的情绪反抗。心想,在小组这样安全的环境中不努力去实践,现实生活在哪有这样的机会,况且有老师在,能够给自己足够的支撑和点拨。
我潜意识选择的两名失控的对象都比较有代表性,事后真的感觉自己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恩,感恩2位组员在无意识中配合自己失控、踩底线、筑边界。
一名组员在小组里的表现好像在舞台上演戏,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事后想想,为什么对她那么有感觉,是因为她的表演就像我“戴”在脸上、长进血肉里的职业面具:微笑。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别人都觉得我蛮好的,笑呵呵的、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勤奋善良。但是我亲爱的家人们都体验过,我在家里恶魔的一面:歇斯底里地发脾气和情绪失控,不管不顾,尖酸刻薄。。。。。。所以,那名组员的表演性社交方式立马就被我的潜意识选中了。自己在小组中毫不留情地指出人家的虚伪和做作,搞得人家很不好意思,实则是我自己在向自己虚伪的迎合心理开炮,跟别人没有太大关系。这个底线,自我反省还是踩得还比较恰当的,别人虽然体验到了的伤害,也因为自己比较真诚而得到了对方的谅解。
另一名让自己选中的失控对象,其实是我内心胆心怕事、自卑退缩、兜圈子、人际交往中不痛不痒、寡淡无味的真实投射。所以,那名组员一说话我就冒火,憋都憋不住。第一次刺激人家“受过伤害,顾左右而言作,逃避问题”,第二次说人家的关心像无锡的面筋假大空,第三次攻击人家不敢面对“来电”、“勾引”等敏感词汇是逃避和虚伪,第四次攻击带领者对失控和无助的小组现状不闻不问。
后来,李老师的一段分析让我落泪了:努力维持小组的温暖,是因为生活中从未享受过这样的温暖;焦虑在嘴巴;心里压抑得太多需要表达。。。。。。这是初学者尤其要注意的。
李老师对初学者的一番点拨让我幡然醒悟并深深自责。是的,我貌似好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击别人、野蛮分析,仿佛是为了帮助别人找到问题的盲区,实则是别人帮自己找到了心理咨询学习中的盲区,实际操作经验太少了,没有看到人家哆哆嗦嗦的嘴巴焦虑下是孩子般满是真诚的面孔和表情。因自己的野蛮分析,伤到了一颗发育迟缓、还很稚嫩的心。
那时,无限的自责和慈悲从心中纷纷涌出,失控的底线和边界在嚼咀中慢慢建立。
来源:https://www.liluntuanti.com/2022/06/30/体验初学者的野蛮分析和慈悲心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