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问过历史上十分动荡,诸多政权共存,战争贫乏的一段历史时期。我们今天对于春秋战国历史的了解,经常会借助《春秋》、《左传》这样的一些典籍。
《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第一步华夏民族编年体史书兼历史散文集。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对于春秋和战国,我们熟悉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但是这些都和鲁国无缘。但是,记录这段历史的《春秋》、《左传》都出自鲁国,中国文化中的“至圣”孔子也是鲁国人。
“鲁”是现在的山东省的简称,说到这方土地,我们时常会冠以“齐鲁大地”的美称。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应试落第之后来到泰山,写下了流传至今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你知道“鲁”的甲骨文字形怎么画的么?那么“鲁”的本义又是什么?
把一条鱼放入口中,就是“鲁”。“鲁”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会意字,表示鱼的味道很美。
当“鲁”字字形发展到小篆的时候,我们发现,“鱼”下面的“口”变成了“甘”,于是,“味道好极了”的意思表达的更加明确了。
也难怪“鲁菜”会成为“八大菜系”之一,“鲁菜”的意思不就是“味道好极了的菜”么?
但是,“鲁”解释为“味道美”这样的本义已经消失了,现在我们对于“鲁”字的解释为:沉默不语的或迟钝的,粗鲁的。
《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这一则是孔子对自己的四个学生的评价,指出了他们的一些不足,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加强学习,弥补不足。学生高柴愚直,曾参拙于言辞,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说文解字》中解释:
鲁,钝词也。
钝词,即在言语方面比较迟钝,就是拙于言辞的意思。从《论语》中的这一句中也可以在当时“鲁”并没有“鲁莽”的意思,这一意思专门由“喭”字来表示。
好,我们再回到“鲁”字的本义:味道美。可能是因为鱼的味道太美了,所以在吃鱼的时候要细细品尝,就不能讲话。于是,“鲁”字和不讲话也有了关系,慢慢地不讲话就变得拙于言辞了。所以,“鲁”便有了“钝词”这样的意思。
历史上有鲁国,但“鲁”绝不是一个贬义词。有文形容鲁国人,是这样说的:国多山水,故民性朴钝。”即淳朴、朴实的意思。甚至现在,我们也认为不善言辞的人比较朴实。
或许鲁国人都不大善于言辞,但是他们“敏于行”,在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是鲁国人默默地用文字记录着历史,也创造着优美的文学。他们的这种行为就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下期预告: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