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文本解读
序言:
前些天讲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随手写了一篇教学札记放到经常去的几个群里,文中提到孩子们向我提问: “老师,他们为什么分别呀,太伤心!”
“因为工作调动啊,皇帝的圣旨下来,孟浩然得去工作,不走不行。”我随口这样说。说实话,我并没有对这首诗进行文本细读,就是照着教参书上的,有什么说什么,而教参书上并没有说他们分别的原因,我也不得而知,但是,被孩子问到了,我只好凭自己的想法,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话进行解释。可是,很快,我的挚友于德明老师(我们网上经常见面,真人见面是在2017年10月28日教育时报组织的智慧力班主任颁奖上。我们都是志愿者,帮助统计现场投票情况,他还被选做公证人代表上台进行公正)就告诉我,孟浩然当时是“游历求仕”,而不是我胡诌诌的“工作调动”,顿时汗颜。又求于老师把他手头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资料传过来。我仔细研读后,结合李白的另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进行了详细的文本解读,算作是对我无知的惩罚吧(讲完这篇课文的第二天,我就及时向孩子们致歉,解释了孟浩然的“游历求仕”)。
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原诗及注释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孤帆远影碧空尽”句,在宋朝人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写成“孤帆远影碧山尽”,在陆游的《入蜀记》中,则写成“孤帆远映碧山尽”。
2、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到扬州去。 一叶孤舟,一片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这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故人西辞黄鹤楼”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在阳春三月到扬州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3、重点品析“孤” 字
在这个百花争艳,杨柳依依的美好春天里,李白送别他的好朋友孟浩然。他们有多少舍不得呀,但是,纵有一千个、一万个舍不得也改变不了将要离别的现实。今天,李白来到黄鹤楼上,跟好友喝下临别的最后一杯酒,送他到扬州去。他站在江边,望着朋友的小船顺江而下,而好朋友也站在船头,久久地摇动着手中的杨柳,希望能多看老朋友一眼,哪怕一眼也好!小船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天际。
从字面上理解,“孤帆”指的是孟浩然乘坐的那一艘小船。当时江上定有很多顺流而下的船,但是在李白,他只注意看老朋友的这只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所以说是孤帆。
从更深层次理解,“孤”不单是指孟浩然乘坐的孤帆,还指朋友分别的一丝孤独伤心。《汇编唐诗十集》:唐云:说“孤帆”即是说人。 “一叶孤舟,两处离愁”,此时无声胜有声!
李白看着好友孤独地离去,会担心他一个人旅途是否顺利,到新的地方一个人是否适应,是否还会想起自己……同时,好友离去,自己少了一个志趣相投的知己,少了一份可以时时相见,谈天论地的甜蜜。所有的离别情绪,借一个“孤”字,表达得不动声色又淋漓尽致!
“孤” 字借有形之舟,表达无形之惜别之情,实乃神来之笔!
4、全诗意境的把握
纵观全诗,作者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意境开阔的送别画。诗中虽有一个“孤”字点出了离别之意,但是在这情丝不绝的28个字中,我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色彩明快、风流倜傥、飘逸灵动,整首诗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那么为什么会呈现“意永而不悲”意境呢?这要从本诗的创作背景谈起。
二、创作背景
李白与孟浩然相识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当时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去拜访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孟浩然,两人成了挚友(孟浩然比李白年长11岁)。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5年之后,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为表惜别之情,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时,正是开元十八年,盛世太平,到处是一片繁荣。李白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而且他也已有了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正踌躇满志,为实现 “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奋斗。在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此时,正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因此这次离别有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所以会呈现“意永而不悲”意境。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的此时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在他眼里,即使是离别也是深情明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