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过午饭,秋日的暖阳温温地照在学校里,我在操场上走路,计算着孩子们吃午饭的时间,待他们吃过午饭回到教室时,我也预备走进教室,和他们一起进入午读时光。
管理吃饭队伍纪律的体育委员跑来找我,说有一个男孩子走路老说话,他让那个男孩子走在最后面,等安静下来再去食堂,等他带完队回头发现那个男孩并不在队伍里,直接回了教室,不去吃饭了。
我找到那个男孩,问他为何不去吃饭,他回答我“没有原因,不想吃。”我问他确定吗?他说确定。至始至终,男孩子语气平淡,倒也看不出心里有什么怒气。
我微笑着看着他,告诉他: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这样才会让人家理解,不然别人无法理解你的想法,很容易就造成误解,我希望你真跟我说说你内心的想法。男孩子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就是那么淡淡地看着远方。我决定给他施压:咱们现在是在聊天,我希望你能够将你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对错,不分是非,就是你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你现在不说,那么我们就要上升到批评的程度,你应该知道不去吃午饭的后果是什么。
男孩子开口了:我并没有说话,他就让我到队伍后面去站着,我就不想吃饭了!男孩子情绪激动了起来,怨气并未消散。我心下了然,依然笑着说:全班都在说话吧?他点头,我继续:所以你也说了,对吧?他又点点头。我说:哪怕他冤枉了你,你也不应该不吃饭啊,饿肚子的人是你又不是他,难道你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吗?另外,你想想看,全班都在说话,为何他只说你,只让你站在最后面,而不说其他人呢?
男孩子沉默了,低下了头,他说,老师我知道了,以后我会吃饭的。我依旧笑着看着他走进教室里去了。
我站在教室的外面,看着这帮孩子,想起不久前早读课,孩子们声音总是不响亮,课代表也曾跟我告过状:某某同学早读课总是不读,让他站起来也不站。课代表很是义愤填膺,想必觉着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挫败。我教她一个方法,我说,你不要让他一个人站起来,你要让全班站起来,然后谁读得好读得响亮,就让谁坐下去。课代表一脸惊奇的看着我,不可思议地走了。
联结两个纪律管理者,其实在执行纪律处分的过程中,两个孩子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同学的自尊心。单独让一个孩子站起来,单独让一个孩子走到就餐班级队伍的最后面,这样的做法殊途同归:都深深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比较细腻和敏感,自尊心较强,所以反抗不配合是最起码的保护手段,尤其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多下不来台啊。那两个孩子当时的内心肯定是:你让我下不来台,那我也让你下不来台;你不给我面子,那我也不给你面子。于是,就这么硬碰硬地杠上了。
相反,早读让全班站立起来,是因为全班同学表现不好一起“受罚”的结果,而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坐下,这是一种奖励,让学生会不自觉地读得大声起来整齐起来,这样就可以收到“表扬”而拥有坐下的权利,当看到身边的同学陆续坐下来,这无形中也会给站着同学压力,迫使他们也读得响亮读得好。最终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大家都读整齐响亮了,班上同学心里也舒坦。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就餐队伍整队,大家说话、吵闹、队伍不整齐,那就让队伍停下来,等大家不说话、不吵闹、队伍整齐了再往前走,或者让表现好的同学先走,还没准备好的同学原地整队,这比让学生单个走到队伍后面要好很多。
至此,也得出一个小小的技巧:表扬可以针对个体,但惩罚,最好是全体;在全体受罚中,单个单个表扬,让同伴的优秀力量去刺激落后同伴,比直接惩罚个体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