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你会了吗?

在信息爆棚、时间紧缺的时代,如何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让自己的阅读更加有效,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

小六老师在《洋葱阅读法》这本书上讲到了快速阅读的技巧,看了很受用,分享给大家。

快速阅读分为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快速阅读五步法


一、提问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每个人拿到一本书,先不要着急去翻看其中的内容,而是应该先想想对于这本书,你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

快速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提问”。提问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展开。

1、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我有没有读过类似的书?

比如《系统之美》。

《系统之美》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1、封面中的“弹簧”跟这本书有什么关系?
2、决策者的思考和非决策者的思考有什么差异?
3、“系统”为什么会“美”?

当你提出了这些问题之后,它们会激发你阅读的兴趣,让你产生一探究竟的冲动。

另外,看到“系统之美”,想想你之前有没有看过类似的书?对于“系统之美”有没有可以关联的部分?

当然也可以把读某本书的目的写下来。

提问

阅读之前,针对每本书提出三个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找答案,你会发现原来阅读就是一个挖宝藏的过程。

这里需要注意的提问的技巧,尽量采用开放式提问法。

①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等词来发问,让对方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得到详细的说明。

②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等词来让对方选择性回答。

采用开放式提问,能够让我们“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探究到知识的真谛。

二、预习


预习

预习就是通过对目录、前言、推荐序、后记等进行阅读,让我们基本了解整书的脉络和结构,让我们搭建好整本书的框架。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罗列结构,当然思维导图不需要把整本书的要点全部梳理,我们只需要抓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者觉得对我们自己有用的部分就可以啦。思维导图不是书本结构的全局照搬,因为那是作者的东西,我们需要把作者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抓重点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预习的作用就好比我们来到一个新的领域,我们先需要侦查地形,考察关键设施,然后有的放矢,找到自己的据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预习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全局的思维,要有从整体到局部的概念,摆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

三、扫读

扫读

所谓“扫读”,顾名思义,就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阅读。在10分钟的时间里,快速地把整本书翻一遍,翻书的同时标记出我们重点关注的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图表、标题以及一些关键词。然后用荧光笔做好标记,或者用贴便签纸的方法区分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你在下一遍阅读的时候可以关注重点,对这些关键点可以进行深度思考,其它的章节就可以忽略或者带过。

四、切重点

切重点

“切重点”是需要花大力气去做的,如何做到?我们可以采用九宫格笔记法或者RIA拆书便签法。


九宫格笔记法


RIA便签法

两个方法都是对概念的梳理,不同之处是九宫格笔记法关注的是整本书的概念,需要将所有概念全部填充到笔记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概念都是三个问题的引申,它们解决的是这些问题。而RIA拆书便签法是基于一个概念出发,由概念再到反思经验最后规划出行动,考虑更多的是学以致用。

五、复习

复习

复习是对于阅读的深层次的要求,目的是对书本知识的引申以及应用。

阅读的目的是要“学以致用”,从学中用。这样才能让知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记住。所以,一本好书,为了理解书中的精华,一定要反复阅读,尤其是在每个人不同的时期去重复阅读。因为不同的时期阅历不一样,感受也会不一样。张萌说她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她来来回回读了17遍,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同样我们可以在阅读的时候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可以找到同主题的书一起来阅读,然后对书中的内容去找关联点。比方说同是讲述习惯系列,有以下几本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需要探究的是每本书关于习惯的理解有哪些不一样?比方说,习惯是什么?微习惯又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联?它们有异同点?它们是什么关系?是承上启下还是并列?

我们可以把这些书中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当我们学会了知识关联,我们就可以用系统思维来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比方我们可以做成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每本书的精华整理到一张图上,从整体上去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们去深入思考去打造知识链接去串联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就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掌握提问~预习~扫读~切重点~复习的方法,形成我们的知识晶体,是快速阅读的必经途径,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掌握的技巧。


快速阅读全流程

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技巧,一本书我们完全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将其好好地读完,并且学为己用。

相信阅读让我们成长,相信快速阅读让我们加倍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