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农村,大多数人估计都不陌生,特别是近几年的变化很是明显。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很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但是却不能够阻止一切进步的事情。
冬天,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到处被山水环绕着,四处静悄悄的,都能听到鸟儿的谈话,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农村很美,的确,很美,如诗如画。但是当你深入,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坐着一个孤独的老人,坐着一个眼睛凹陷,皮肤褶皱,头发苍白的老人,偶尔传来的笑声都是远处几个毛孩子在那里嬉戏,你还会觉得农村很美吗?他们就是农村的守望者。农村的主力。
人们随着潮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农村,住进了城里,说明老百姓有钱了,在城里买的起房了,这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这种高兴的背后在我看来是一种悲伤。年轻人,都离开了,留下这些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自己曾经耕种的土地,学不会城里人的洋生活,一个人或者两口子在农村,孤单的过着,习惯坐在门口看着今天这条路过了些什么人,今天谁家儿子回来了,谁家来亲戚了,习惯了守望。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他们怎么知道,这个路人是要去谁家呢?其实老人们有时候聚在一起,会说前两天来了一个想什么样,传什么样衣服的人,来看谁谁谁了。是谁谁谁的亲戚,怎么样怎么样,就这样的一个消息,口口相传。他们心里都巴着有这么一个人也会来看孤独的他们。
年轻人都去城里了,留下老人,想见孙子儿子得逢年过节,寒暑假。留下他们要么就是一群老人坐在门口,一起说着那些过去了的八卦,要么就是自己和个人坐在家门口,巴巴的看着外面,无法看出他们到底在看什么?还是等待着什么?看不出他们的表情是喜还是悲?他们是有群体的,但是他们又是孤独的,白天他们会一群一群的坐在一起,晚上只有灯光陪着他们,有的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当路上发出一点异样的声音,比如摩托车声,汽车的鸣笛声,都会引来无数的好奇者,他们如孩童一般,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到底是不是他们心里期待的哪个人?这时候如果是认识的,他们都会同他聊上几句,打听一下外面的情况,听听有什么故事,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的谈话焦点。他们会在某个午后谈论着上次谁谁说了个什么事情,慢慢的这个故事就流传开了,还会盛行一段时间。直到被下一个故事覆盖。
由于农村交通不便利,老人们又不方便出门,所以外面的消息他们很好奇,当然一个消息的传递,到最后变成了千百个版本,因为,当你说给另一个人听,你再加上自己的猜测,就成了另一个故事。昨天婆婆打电话来说听说我不仅怀孕了,而且快要生了,前不久妈妈跟我说,外婆说我怀孕了已经,其实我才怀孕不久,不知道是哪里的消息,居然让我哭笑不得。这不能怪他们,只能说我回去的次数太少太少。
说他们舍不得他们耕种的土地,是不准确的,因为随着人员的流失,很多土地已经荒废,荒废到了没有办法耕种了,他们也无力再耕种那么大,所以都是自家管着自家门前或者门后的那片土地,那是他们生存的来源,他们舍不得离开农村,是因为他们习惯不了城市里的生活,他们不习惯连邻居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不会讲普通话,他们不习惯出门就花钱的生活,当然他们也舍不得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他们是农村最坚强的后盾,虽然他们是孤独的,但是,如果没有他们,农村会慢慢的走向消亡,一句话常回家看看,别让他们,一次次的期盼,一次次的守望落空!
常回去看看,这些孤单的亲人,别让他们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