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的城市,处于法国东北部,与德国交界处。融合了德法两国风情的建筑的小城,中心火车站由德国人建造,可以想象有怎样的一段历史。
2018年五月初,我与朋友一起计划了一场旅行。原则是“省钱”,一切围绕这一点展开,坐汽车,二十寸的小行李箱装满干粮,一路赶车都在匆忙奔跑,风吹拂我黄棕色的风衣,从街边的橱窗玻璃里看见自己,喜滋滋地觉得真像电影里的汤唯。也手忙脚乱地错失了一趟车,两个垂头丧气的人在车站互相打气。
这真是我的黄金年代。
第一程从法国到布鲁塞尔,走马观花地从城市这头到那头,不小心经过了红灯区,妙龄女郎在橱窗里展示自己的躯体,探头出门与走近的男子交谈。我只觉得又看到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世上,成千上万种生活。
夜晚离开布鲁塞尔时突然降温,夜雨拍打汽车玻璃,路况不好差点追尾,我们坐在第一排,看到司机刹车过后惊魂未定,但是太累了,转瞬又合眼睡着。至今回忆起这些,依然想要裹紧我的小毛毯。
后半夜我醒来,找不到自己的帽子。隔着走道的呼呼大睡的大叔头上戴着一顶粉色鸭舌帽,我再三确认,怀疑是他把我的帽子捡走了。踌躇之际,在座位底下找到了我的帽子,用胳膊肘提醒朋友看过去,那瞬间觉得大叔真可爱。
辗转到阿姆斯特丹是早晨五点。天微微亮,车站的便利店还未营业,角落里四散着和我们一样疲惫的旅客。汽车上的大叔与我们攀谈,帮我们问工作人员去市中心的地铁线路,再一起走到咖啡店旁边躲风,他捣鼓起旁边的一架钢琴。
我的习惯是不主动加旅途中偶遇的过客的社交软件,倒不是因为清高或冷漠。旅行走过的地方,这辈子再回去的几率小之又小,遇到的人也都是转身各奔东西从此消失在人海中。我想不如就洒脱地分别,笑着说“Have a good trip” 或者“Bon voyage”。记得也好,忘了也罢,把缅怀交给岁月。
阿姆斯特丹是我们此次行程的重点。四月底五月初,是阿姆斯特丹的郁金香盛开的季节。前一天的气温骤降让我们担心了好久,怕花没开,怕花冻死了。
前往库肯霍夫公园前坐车,是我来欧洲之后排过最久最长的队伍。旅途劳累,我没收敛住情绪,对朋友发了火。我们常常说在爱情里两个人合不合适,一起来场旅行就能看出来,和朋友之间何尝不是这样。朝夕相处短短几天,就能看到对方身上那些上课的日子里无法察觉的习惯特性。靠的太近,难免有摩擦。但很感谢我们还算互相体谅,一路我们把话讲得很开,没有留任何心结。
前往公园的路上,我就开始后悔,预留在阿姆斯特丹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两天一夜,不足以满足内心已经萌生的对这个城市的喜爱。
旅行除了消耗体力,金钱,时间,能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二十二周岁那年大学本科毕业,奔走于大城市找工作。学校没有名气,第一道门槛就死死卡住了我。面试到最后,沮丧到在公交车上忍不住痛哭,打电话给朋友,不记得说了些什么,但却记得窗外白茫茫的日光刺眼,那是四月底五月初的2015年。
转眼三年过去,同样的四月底五月初,我走在自己原本觉得永远不可能踏足的路上,满心欢喜与忐忑。当我明白自己的确踏踏实实地走着梦想的旅途之中,抬头看到广袤无垠的夜空,才渐渐开始找到不知道何时丢失的自信,像年少时骑车路过精致的橱窗与路灯下,觉得自己就是主角啊,快乐地要飞起来。
我多么渺小啊,生在这世上。这真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前往库肯霍夫花园的路上,经过一片片花田,梦幻精致的小房子,每个角落里都是故事。
我会想象屋子里有人在对话,喝茶,修剪花枝。猫蜷缩在阳光下打盹,咖啡机冒着热气醒来。
花田前驻足的人扶着自行车攀谈,他们的此生到哪里停止。
祝每个在旅途中的人,都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