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决定人生走向,是极其重要的一次选择,某种意义上来说比高考还要重要。或许双减政策这一年,许多孩子很佛系很快乐,但只要上了初三,只要还面临升学的问题,一定会有人无缘高中。因此,中考成绩依然是重中之重。
有人问我,初一初二落下的,初三这一年,提分还来的及吗?答案是必然的。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其实也真的够用了。初中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清晰简单,初三的老师会重新梳理知识点,学生再结合自身,查缺补漏,把短板逐一弥补,进行有效提分。
一、吃透真题,摸到出题命脉
双减政策明确规定,考试中不能出现偏题怪题。
因此大纲中的基本知识点、经典题型,依旧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从出题质量来看,真题必将是最权威的也最具指导性的。因此,吃透真题是复习的关键。如何才算吃透呢?
那就是以真题为基础,每道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举一反三,把可能变化的形式多加练习,推导,直到拿到题目就知道要考的是什么。
真题至少做三遍以上,将侥幸答对的、以及错题都标记下来。对照答案解析,弄懂错题原因,是知识点没记牢,还是粗心,还是审题错误。弄不懂的可以看老师讲解视频,捋清思路。
二、学会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
这个方法文科理科都适用。
拿文科类科目为例,像历史、政治,对照课本,按照自己最舒适的思路进行整理。
比如有的学生习惯按照年份顺序进行归纳整理,同年间国内外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有的人则喜欢按照地理方位进行分类记忆,同一块大陆上发生的时间有什么特点区别。
整理出自己的思维框架,除了方便记忆,还能形成整体知识构架,不易遗漏知识点。
此外,理科也可以运用此法,将公式、定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梳理,建立相似知识点的练习,区分易混点。
三、角色转换,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
这个方法相当于把“翻转课堂”的概念细化到日常知识点的学习中,在复习中尤其好用。
将学到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给别人讲明白了,题目就会了。
在家的话,可以让孩子把难点或不好记忆的部分讲述给父母听,通过知识的输出,帮助他们加强记忆、梳理思路,对于表达能力、思维逻辑也有一定的锻炼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四、关于背书,重复是记忆之母
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书“马冬梅”,合上书就变成“马什么梅”,刚看完的知识,合上书就忘了。
这没什么大不了,并非每个孩子都拥有过目不忘的超凡记忆力,或者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不感兴趣的知识面,记忆起来很困难,那么,此时请你告诉孩子:记不住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并不是他比别人笨。对于记忆来说,重复就是最简单粗暴,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要害怕重复,重复不仅能够帮助你背诵,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知识的内涵。
最后,学习方法千千万,我们家长要时刻谨记一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不必强迫孩子去适应每个学霸的学习思路和技巧,就像知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法,有的人觉得好用,有的人觉得执行困难反而不利于学习积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天生的记忆偏好,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适合的方法,不要被方法牵着走,学会以自己为主导,借鉴各种优秀方法与自身学习方式相结合, 提升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