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断舍离,跟孤独拥抱和解

有一群人,

被认为患有社交恐惧症,简称社恐。

他们独立,不善言辞,不爱社交,

害怕聚会,外表冷漠,

不会关心别人,

好像也不需要别人关心。

这群人被认为不合群,

甚至会被贴上标签:特立独行。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喜欢独来独往,不到迫不得已,

几乎不会主动接近别人,

别人也很难靠近他们。

但一旦靠近他们,会发现:

他们并不像外表那样冷漠,

内心也有一团火。

也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刚强,

反倒敏感而脆弱。

他们最容易被遗忘,偶尔却会让人惊艳,

大家还在原地羡慕繁华时,

他们已经在孤独中前行了一段路。

你也许会好奇,

他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合群,

又如此的矛盾,

怎么能过好一生?

其实,他们有自己的防线,

那就是:

断,舍,离。

“哪里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

《挪威的森里》里,

渡边被问到是不是喜欢孤独时,

说了上面的话。

渡边说对了。

很多的时候,

我们把自己藏起来,包好,

真的就是害怕受伤,害怕失望。

哪怕会孤独,

会少一些快乐,也要躲避人群。

我们喜欢上一个人,

努力接近他,想要赢得他的好感,

最后却发现:

他是我的命中注定,

而自己不过是他路上的一位过客。

我们试着融入某个群体,

内心渴望被接纳,被关注,

希望自己是那个中心,

最后却发现:

中心只有一个,

主角会变,却从来不是自己。

一群人的狂欢里,

你独自舔孤独的伤口。

一菲的梦想是当一位主持人,

后来,

凭着姣好的外表,

出色的表达能力,

缜密的思维,

快速的应变能力,

终于站上了舞台。

每天在台上跟不同的人互动,

聚光灯下,

不论站在谁的身边,

她都自带光芒,能集中所有人的视线。

但是,一下舞台,

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声音,

也没有了灯光。

世界安静得只剩下她的呼吸声,

她感觉到莫名的孤独,

但是,

慢慢地,她开始喜欢上这种孤独。

正是在独处时,

在看起来孤独的那些时候,

她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那一刻,

她的内心不再喧闹,

而是宁静的,平和的。

舞台上,

她是别人的中心,

孤独时,

她是自己的中心,听见的是自己的声音。

一旦有了希望,便难免会失望。

断,

不过是断了这样一个执念:

别人会爱上我们,就像我们爱对方那样。

断,

不过是不再坚持以为:

一定要和别人在一起,才不会孤单。

断,

不过是不再觉得孤独尽是坏的。

学会断,

不过是终于接受自己孤独的现实。

孤独未必不好,

至少,

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是永远的主角。

颜如晶在《奇葩说》里说:

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是真正的内心孤独。

如果可以,当然要合群,

但是,合群有代价。

室友都爱打游戏,

每次都叫子谦一起,

子谦拒绝了,他有别的事要做。

子谦高中时就喜欢编程,

可因为高考,根本没机会学,

室友通宵达旦打游戏时,他学编程,

因为喜欢,一下子就扎了进去,

室友们对着屏幕大声喊杀时,

他居然完全听不到。

后来,室友聊天时,

话题都是游戏,子谦几乎插不上嘴,

慢慢地,

子谦感觉到自己和室友疏远了,

偶尔也会感到孤单失落,

但是,一开始编程,

他又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

有时候不合群,

不过是因为那个群不适合自己。

部门同事每天都加班,

大家都跟约好的一样,

只有小贤干完活就走人。

却没想到,

部门经理离开前,

向总监推荐了小贤替代自己。

小贤很少加班,

但他的工作总是完成得最快最出色。

其他同事上班时聊天,

他忙着整理客户档案。

每次汇报工作,简要清晰,

提完问题,说解决方案,

说完走人,不浪费大家一点时间。

其他同事虽然在加班,不过是看别人没走,

自己碍着面子不好意思走,

白天的工作没做完,加班的时候做,

上班时间更长,干的活却没小贤好。

这些总监和部门经理都看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

小贤和其他同事根本不是一类人。

小贤不合群,但正是这种不合群,

帮他赢得了提拔的机会。

我们选择合群或者不合群时,

不是在选择跟谁在一起,

而是在选择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

每一天,

我们都在做选择,在取舍之间做决定。

当子谦选择不合群时,

他捡起了自己的爱好,

当小贤选择不合群时,

他在坚守自己的处世原则。

舍,

有舍有得,

我们一边舍,一边得。

我们舍得让自己孤独时,

才真正接纳真实的自己。

我们舍弃一些表面的繁华和虚无时,

会挖掘出更优秀的自己。

没有人会被孤独吞噬,

只要他的内心还有希望。

孤独人群看起来对人不感兴趣,

其实,

他们不是对人或人群不感兴趣,

只是因为,

在人群里,他们是透明的,

他们接受不了自己在人群中被淹没,

了无存在感。

人际关系导师蔡康永说:

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我们努力获得一段关系,

是为了讨好自己,

可很多时候我们一味地讨好迎合他人,

丢掉自己后,反倒变得更加孤独。

苹果坏了,我们会丢掉,

头发分叉了,我们会去剪掉它。

但是,

对于不好的友谊,

却总舍不得丢掉。

社恐,

不是害怕人群,而是害怕孤独。

那是一种很深的孤独,

像黑洞一样,

将整个人吸进去。

社恐人群孤独的背后不过是因为害怕孤独。

他们希望别人看见自己,

又害怕被人发现他们内心的孤独。

离,

如果害怕孤独,

就远离孤独,

远离会让自己觉得孤独的人群。

离,

是为了不在孤独中迷失自己,

在孤独时依然保持独立,

不依附,不盲从,不一味地讨好。

离,

是为了不孤独,

哪怕远离全世界,

也要学会跟自己做朋友。

当我们学会跟自己做朋友,

我们就跟孤独拥抱和解了。

简爱说: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当孤独如影随形时,

我们更要看见自己,

找到自己,让自己发光,

当光如影随形时,我们才会被看见。

小时候,孤独是没有玩伴。

长大后,孤独是没人倾诉。

成人后,孤独是不被理解。

到最后,我们才懂得,

孤独只是没办法和自己做朋友。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孤独,

不要问:为什么是我?

要问:为什么不能是我?

从害怕到接受,

我们在孤独的路上渐行渐远。

总有一天,

当我们跟孤独和解时,

会发现:

我们也许失去了全世界,

但是我们没丢掉自己。

总有一天,

当我们跟孤独和解后,

会发现当初孤独的伤口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影与光(id:iiigua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