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

        销声匿迹这个词本意是隐藏起来不露面,对生命而言,这样的解释根本不够分量,分开来理解就是销声和匿迹,没有了声音和踪迹。

        一个人的去世,算是再也听不到这个人的声音了,但仍有踪迹可寻,这世上依然有他生活过的痕迹,待这些痕迹剥蚀殆尽,仿佛这世上他从没来过。

        儿时的每个春节,家里都是忙着蒸馍馍、炸食物……,几乎需要调动起全家人,院子里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很有年味儿!

        那时候我就想: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我默坐于此,斗转星移,瞬间数十春秋后,眼前是不是依然是欢声笑语,而人却不再是当年那一拨了。

      他们真的来过吗?有什么证据他们来过?

        新冠肺炎笼罩下的庚子新春,封村封路,居家隔离,百无聊赖,母亲提议整理家中旧物,其实就是集中整理爷爷的遗物。

        爷爷是2018年末去世的,当时只是烧了些衣物,其他的东西并未整理丢弃,在家里的某个角落,看到某个爷爷曾经制造使用过的东西,都能感受到爷爷不曾离开,像是出了趟远门,还会回来的。

        他的东西还在嘛!他用这是做什么的?那个是怎么用的?我还都能说出来,还在这里,这些真切的旧物,就像一个个优盘,都储存着鲜活的画面。

        爷爷是个木匠,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制工具,分门别类各有用处,那些工具不算精致,造型奇特,常能引起我得好奇。

        小时候,爷爷做木工活儿,我就蹲在旁边,看他怎样使用那些稀奇古怪的工具,好看好玩,自己也会动手捣鼓捣鼓!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工具都标准化生产了,电动的居多,爷爷这些古董早已经不实用了,挂在墙上,放在角落都积了层厚厚的灰尘,在这次整理中几乎都倒腾出来了,而且都要丢掉了。

        这些旧物本身都藏着许多故事,是那种你从不会忘记但也从不会想起的存在,只有你看到它,那一帧帧画面才开始播放,这属于一个人的放映室,一个东西就是一段视频,整理的时候总会不禁说出来,但同一个东西在不同的人身上折射出来的故事是不同的,相互分享,莞尔一笑,这个旧物的寿命就算终结了!

        该扔的扔,该烧的烧,有着爷爷生活痕迹的旧物越来越少,直到匿迹,再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个世界他来过,那些留存旧物上的故事随着旧物的消失而被封存,你绝不会忘记,但也不会再想起了。

        一茬茬新的生命不断成长,他们有他们的故事,我记忆里的这些故事不会再被提及了,随着我的老去,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些故事了。

        爷爷销声匿迹了,这个世界他真的来过吗?

        母亲说我总爱写些旧事旧物,当下的就没什么可写吗?

        当然有的可写,写作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记录,发生在当下的琐事总因没有时间沉淀而缺乏味道,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只有多年后再回想,才能感知到那份温暖和力量,过去就存在旧事旧物之中,成了连接生命的载体,让我不断地追寻和想念。

        一个普通人并非无时无刻都有东西要记录的,能写出来的不过是记忆里断断续续的画面,是无法线性拼凑出完整一生的。

        尽管如此,文字依然是长久的证据,当旧物匿迹,徒留一片空白时,就让这些文字充当着一个个逝去生命的旁白与注解吧!

        否则,这个世界他们真的来过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