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算是最早期的锤子科技的粉丝了。
锤子科技在最初顶着质疑(并且一路顶着越来越大的质疑)横空出世的时候,我刚看完了乔布斯的传记,让我对极致追求的细节、设计和用户体验的公司有特别的偏爱。
很多“黑子”最热衷的是嘲笑锤子科技老是拿苹果比较,在黑子眼里可能显得狂妄、自不量力。
而在我看来,锤子科技在意的那些“偏执”(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本应该是一个正常用户最应该在意的。
他们的理念(甚至于价值观),我一直很欣赏。
从第一部手机(T1)开始,我就一直在用锤子科技的手机。而且几年前每场发布会都不落下,甚至有一次请假回家(欧洲时间都是下午)看。
这两年关注锤子科技的新品没那么密切了,只是大概知道锤子科技并进了字节跳动,而老罗在使劲还钱。
对前几次的新品不太关注,一方面(整个市场)手机上已经没什么让人激动的,另一方面之前的坚果pro s还用得顺手(哪怕屏幕角落裂了)。
而且我一直在使用他们的TNT系统,也就是那个连接屏幕就可以“比肩电脑”的操作系统。
我所说的使用并不是“时不时用用”而已,而是工作之余的一切“轻办公”,我都是在Smartisan TNT上完成的。比如文档编辑、浏览网页、私人邮件,以及你正在看的文章以及之前的文章,都是在tnt系统下完成的。
我一直没有自己的电脑,使用TNT半年多,我的“轻办公”和娱乐需求都能被满足。并且持续还能收到系统更新,越来越流畅,各种bug也一直在修复。
TNT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嘲笑。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最开始的时也真的不成熟:支持大窗口的app并不多,还有不少bug;而已经完整实现的、并且拿得出手的功能并不多,也并不足够震撼。
当时,被嘲笑得最厉害的是语音编辑文档的那些功能。
一方面是取代未来电脑的宏伟愿景,另一方面却在强调一些看似鸡肋的功能。
但是TNT系统背后的逻辑,我从一开始就很欣赏。
TNT给我的想象场景是这样的,手机取代电脑,随身携带,随便到一个地方,连上(无线或者有线)屏幕,就可以工作娱乐。
手机的计算能力,加上已经成熟的“云”(无论是存储还是计算),再加上5G,TNT的方向是很有想象空间的。
但是,尽管TNT的愿景很大,要做下去并且做好,真的很难。
这不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事情,而需要一个更大的生态跟你玩。一个小团队小公司想做这个事情,在当时看来难如登天。
后来前老板退出、负债累累,而坚果的业务又卖给了字节跳动,我一度觉得TNT恐怕是要黄了。
直到最近的发布会,TNT2.0 发布了重大更新,进一步优化办公场景的效率。
对于我这个经常使用的人来说,就像是专门为我更新的一样。
重要的是,TNT没死,原班的带头人(唯独除了老罗)还在推进和打磨。
准确的说,这个老锤子科技团队已经是叫做新石实验室了,归属于字节跳动。
这个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的团队,挣扎了这么多年了,不仅没有真的垮掉,而且仍然坚持在做优质的产品,也还在坚持独特的理念和方向。而且沉寂了那么久之后,拿出来的东西还更成熟了。
这个团队和他们的产品,在变得越来越“反脆弱”,越来越难死了。
插一句,看老罗脱口秀上一直穿着Smartisan logo的衣服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他惦记的肯定还是“锤子科技”。我预感,他还完钱就会回去了吧!
说回tnt。TNT不仅没死,而且野心更大了。
新的产品,增加了硬件TNT go(屏幕),可以无线连接手机。
如今加上匹配的硬件,TNT看来是要一口气要打通手机、平板、电脑。
现在2-in-1的笔记本电脑,是把电脑和平板融合了,而TNT想做的干脆是3-in-1。
想象一下:仅需要口袋里的一个小手机,拿起一块便携屏幕就是平板,再连上蓝牙键鼠就是电脑。
我对这个的可能性是充满想象和期待的。
但话说回来,这个愿景做下去还是会一路困难重重的。
前面说的生态和软硬件是一个难处。现在还好有了字节跳动的撑腰,无论是资金上、软件上、还是推广上。
另一方面,如果哪个大厂也特别认可TNT的方向,他们也想做的话,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壁垒,哪怕TNT背后应该有很多专利用于未来的自我保护。
比方说,如果(仅仅是如果)苹果公司也做的话,芯片都能自己做,必然能做得更流畅,而且整个生态做起来也轻而易举。
但或许大厂的历史包袱让他们不太会轻易复制这个思路。毕竟他们还得卖他们的1-in-1的产品(平板和笔记本)。
没有历史包袱,或许也是小厂商或者新晋厂商的优势吧。
历史上就是总会有一些新的公司冒出来,他们更大胆、更敢想。他们起初因为弱小或许更容易失败,但是只要新的维度总是来自于他们,因此拥有的空间也可能变得更广阔。
苹果,特斯拉,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管新石实验室在几年后会结果如何,他们努力的方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