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直在听的歌。
老王乐队的《我还年轻 我还年轻》,倒不是怀念年轻岁月了,就是随意听歌就听到了这首,一直沉迷于给我一杯酒再给我一支烟不能自拔,还很有想喝两杯的冲动,不过先生不爱喝酒,连带着我也很少喝了,距离上次喝酒已经一年半过去了。
以前我一直觉得音乐的有力量的,会给你感动,会让你感到悲伤,会让你有力量,也会让你听到流泪。上次无意中看到一个全新的说法,大概就是音乐本身是没有色彩的,是听的人给了它色彩和生命。当时看到这个说法,真的是哇,特别。
然后自己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不同的歌曲每个人听到的感受不一样,同一个人同一首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情听起来也完全不一样。以前看歌手的时候,大家总会调侃台下沉迷的流泪的观众,觉得是表演。其实也不是,我自己就有很多时候听歌到流泪,有的时候真的歌手演绎太好,会感动,有的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情很丧,听着音乐会为自己掉眼泪,而心情好的时候,听到欢快的歌人都能飞起来。
在我跟先生结束异地前的一年,是我状态和心情最好的时候。是那种听欢快的歌会高兴,听悲伤的歌也不会被带入到情绪中,听歌就是歌,走在路上听着歌,自己会不自觉笑。
歌曲也是陪伴,我在武汉独居的时候偏多,那些一个人的夜晚,我除非看剧,就一定会听歌,早起会先打开音乐,洗澡也一定会打开音乐,以至于成了习惯,做事的时候耳边如果太安静反而会不习惯,这个习惯在我结束异地后,都没有改过来。
我有偏爱的歌手,学生时代喜欢周杰伦,可以重复听很多遍很多歌,我记得我第一次听歌有眼泪是03年他无与伦比的演唱会,我在网吧的电脑上看视频,我现在都记得他在唱梯田,唱着唱着拿出了笛子,吹笛子的那一瞬间,我眼眶湿了,就想着,以后一定要去听他的演唱会的。后来当然也真的就去了。再13年的时候因为微博关注的一个姑娘每天都在发华晨宇,处于好奇去看了一下,在此之前,其实我已经很久都没有看过选秀了,然后就开始关注他,不痴迷,但是格外喜欢,算是小众的类型,到今天也有了很大的粉丝基础,争议谩骂从13年那年开始就没有断过。
可后来听歌,就慢慢的不限于任何语言任何歌手,只要听到喜欢的,就喜欢循环,只是现在歌单还是老歌居多,所有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不管你是觉得现在的歌手水平不够,现在的歌曲不够好听等等,实际上就是自己开始掉离了现在小孩年轻人的行列,我已经不懂他们的喜欢了。能做的就是去接受,接受自己的喜欢,接受他们的喜好,可以不理解但是要接受,然后偶尔也可以尝试接触他们的喜欢,说不定就是小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