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华,明天我到合作社的地里种白芨,要不要得”,有村民向老华搭话。“要得!我正愁找不到人。明早上6点,我开车接你到地里”。老华是齐心村村主任华永根,他还是齐心村永根双带合作社负责人。从2016年起,华永根和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产业兴则百姓富。说起几年前动员群众发展产业的经历,华永根记忆犹新,“当时天天入户动员,可是老百姓积极性不高,都担心整不好就赔钱”。为解决这个难题,2016年,华永根牵头成立永根双带合作社。希望通过“群众入社、共同经营、风险共担、红利共享”的方式带动群众主动发展产业。为了下好这盘“棋”,合作社流转了200亩荒芜的耕地,通过复垦项目,将荒山改造成耕地,并配套建成生产用房,将水、电、路全部保障到位。合作社这些开销,除项目帮扶资金外,剩余的60万多万,都是华永根自掏腰包。“我投入这么多钱不算,这几年为了办好合作社,我开自己的车跑上跑下,花了多少油钱哦”老华笑着说,“做之前,我早就想到了这些”。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合作社带动,群众尝到了甜头,发展产业的积极性起来了。贫困户王自典和老伴都年近70,家中没有其他劳动力,可是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特别高,找到合作社帮忙。华永根为他们买魔芋种、送化肥上门,帮助老两口种植了4亩魔芋。看到村里产业搞得红红火火,务工返乡青年符顺兵、杨百林主动返乡发展产业,2019年,两人一共种植烤烟170亩。2016年,合作社经营第一年,种植玉米200亩;2017、2018年,合作社每年种植烤烟200亩;2019年的200亩烤烟,目前正抓紧时间起垄,三年来合作社共带动25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合作社的产业管护每年要大量劳动力,劳动力一直存在缺口,而村内又有部分劳动力,找不到活干,合作社首先用村内的劳动力,既帮助他们增收,又解决用工缺口。一到农忙,华永根忙完村上的工作,都要挨家挨户去找村上的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久而久之,不仅本村村民,临近村村民也习惯了主动到合作社务工。“在合作社做活路好不好嘛”,我曾问村民。“好得很啊,管吃每天给一百,比在屋里闲到好得多”“又不出远门,到地里去,村长每天早晚车接车送”“在这里干活,不吃亏,天天还有人记考勤,不得卡我们的钱”……答案虽五花八门,但看得出,他们在合作社干得很起劲。三年来,合作社累计用工约5000个,年均支付工资约20万元。
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实现振兴的治本之策。“脱贫攻坚结束了,还有乡村振兴,村上不抓几项长效产业怎么振兴啊”,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同时,华永根又操心起村上的集体经济。2019年,县委着眼长远,实施“三有”战略,华永根马上向工作队长汇报,希望利用合作社,在村上抓一到两项长效产业。工作队及时与村帮扶企业对接,争取到50000株白芨幼苗。种苗到位后,华永根转头就流转土地,组织群众及时将10亩白芨种好。合作社与企业签订种植协议,并与群众签订代种协议,为村添了一项产业。“10亩白芨、还有合作社去年带动群众种的200亩魔芋,还有县上为集体经济合作社注入的100万资金,村上也有家底子了”,华永根自豪地说。
三年来,永根双带合作社带领百姓致富的故事,可以说是华永根个人的创业史,也是合作社的成长史,更是一个个像老华一样的脱贫攻坚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奋斗史的真实写照。
我曾好奇地问老华,合作社名字中“双带”的意思。“我成立合作社,主要就是起个带头作用。我是党员,还是村干部,我们不带头,老百姓哪敢大胆地干,双带就是带头发展,带领致富”。华永根的回答朴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