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结束了在沙溪古镇待着的日子,最后一天下午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小路上散步,小镇上陆陆续续又来了好多新的旅客,前面走来有几个大叔过来问我,小姑娘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啊?好不好玩呢?
我脱口而出第一句话就是,我不能一面之词的告诉您这里好玩还是不好玩,毕竟我也不知道您所判定的好玩是什么标准对不对?
大叔一听就乐了,说我问了这么多人,第一次看见你这样的答法的。
我于是微笑着一一回答,我说这是我待在这里的第七天了,我是一个人前来这里旅行的,我本身就喜欢比较原始古朴的环境,要是能安静一些就更好,所以我觉得这里很合适我的心情,因为我一开始就计划在这里停留两天的,但是一不小心就在这里待这么久了。
大叔回答说,那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你能推荐一些好玩的地方给我吗?
我说这里有个著名的风景区,您可以去看看,但是我没去过所以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玩,我比较喜欢去前面那一片柳树环绕的河边,穿过拱桥听着马车铃声,看看夕阳也算是很美的,这里的每一个房子都一个阶梯每一块石砖都是有故事的,当然如果您愿意去了解的话。
大叔听完这席话,满意的往前走了。
在我准备这一次来大理的旅行前,很多人嘱咐我,要不你找个朋友一起去吧,这样两个人有个伴,住宿也划算,而且拍照什么都有一个好的拍档,我回答说,以前我从来没有试过一个人走在路上,所以这一次我就试一试吧。
还有人叮嘱我说,那你工作的事情怎么办呢?你要不要就先保留着现在这一份工作的职位吧,实在不行你可以先找到下一份工作了,有保障在身上了就可以安心出去了,要知道裸辞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啊,你要做好心里准备巴拉巴拉……
这一次我终于不愿意回答他们了。
大学毕业到深圳参加工作第一年,跟我一起进公司的同事M同学工作不到一年就裸辞去旅行了,我当时也很担心他会不会没有饭吃,旅行回来后如果不能重新适应职场环境怎么办?两个月之后,M同学从西藏回来了,变成一条又瘦又黑的汉子,我笑话说你去西藏了信仰找回来了不?他说别听那些人鬼扯,我只是想去玩一趟,不整那些文艺范的高尚玩意。
一段时间后,M同学找到了新的工作,然后继续上下班,偶尔跟我一起吃饭聊天,于是我告诉他,我说我一直担心你要是去旅行了没钱吃饭了怎么办?他笑着回答说,我自己掂量着有多少存款,心里大概会有一个数,差不多了我就回来了,我也不会像别人那样紧巴巴的过着穷游流浪的生活,那就失去旅行的意义了。
我一一点头。
后来的这几年,这个M同学每年都会攒一次年假加调休的日子,然后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出游,因为工作第一年他用两个月的时间积攒了足够的旅行经验,这些年来即使他没有很长时间段的旅行时间,但是在一小段的假期里,他也已经慢慢的规划着每一次质量都很好自己也很尽兴的旅程,这是我很羡慕他的地方。
我听过很多别人的感受,从很小的问题,如去什么地方比较好玩?到很大的问题,比如旅行的时间和钱从哪里来?我看过很多的建议跟回答,但是没有一个感动到我,但是也没有一个能恐吓到我,因为我是个注重身临其境的人,你告诉我那个地方很美但是我没有到过,所以我没有感觉,你告诉我说出去游玩很费钱还很不安全,我自己还没开始尝试过所以我也不会被吓得就不敢出门了。
我用了很多年说服自己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去证明自己的答案,这个证明跟别人无关,是我自己心里的一个假设,这个证明跟别人的答案也无关,因为我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
这些天里莫名其妙多了很多高三的孩子给我私信留言,问我怎么面对高考这件事事情,话说作为中国应试教育其中渺小的一份子,我已经不大记得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了,偶尔翻翻日记的时候会浮现很多画面,只是感慨那个时候觉得天大的事情到如今看来也不过是小事一桩。
记得高考结束那一年,大家开始根据自己的分数填志愿,有些同学甚至动用了全家的亲戚出来商量该报什么学校选哪一个专业,要是冲刺好大学不行了那么需不需要拿一个学校垫底?于是那段时间很多同学每天都待在家里坐等家人给出答案。
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里很是后怕,我的父母回到家里问了我的分数,然后就工作去了,晚上在家吃饭我爸问我学校什么的都填好了吧?我说没呢,他说那你赶紧的,别错过时间了。
然后我就自己一人跑去学校跟班主任说了我自己的想法,一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出外省去上大学,二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选跟文学类相关的专业,因为我喜欢这个。
于是班主任根据我的要求帮我挑出了几个学校,我就填了,然后就玩去了。
到了快要开学的时候,家里有邻居过来问我去哪里上大学?
我说去武汉。
于是邻居马上就开口说,这么远的地方啊?听说那边气候很热哦,你受得了吗?而且肯定没有我们这边一年四季都有这么多水果跟青菜不是?还有啊这么远的路程坐火车得要多久啊,干嘛不留在省内的大学呢,而且离家里很近,周末都可以回来家里一趟……
我一一微笑,没有回答些什么。
考上大学以后,有辅导员叮嘱我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取得好的成绩,然后争取保研或者留校任教,我当时在军训的人群里小声问了一句,那保研了以后呢?
辅导员回答,那就争取读个博士啊,或者留在学校当老师多好!
然后我再问,就跟您这样吗?
辅导员笑着点头说,对啊。
我说可是我不想当老师呢?
辅导员这次不答话,转移话题到别的地方去了。
大二的时候,有高年级的师姐嘱咐我,说最好现在就要积攒实习经验了,这样对你大学以后会很有帮助的,我说那我该怎么办呢?师姐建议说你要多参加学校的活动,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后争取在社团里担任管理者的职位,这样对你以后的简历很有帮助。
我没有听她的话,我推掉所有的社团活动,就在学校的通讯社留下来,认认真真写了三年的新闻稿。
大三的时候,隔壁已经有女生已经开始准备考研的事情了,于是开始切断所有的大学社交活动,每天一壶水一包干粮到图书馆去复习,亦如当年的高考,我给自己的规划是希望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了,于是我开始自己想办法联系武汉的媒体去申请实习资格,然后开始跟着记者老师一起跑新闻。
这个时候学校里还有另一拨人,就是处于是否考研还是找工作的选择中的这一拨人,这就跟如今很多孩子问我的那一个万年不变的问题一样,他们的状态就是一边跟其他人一样上图书馆自习,但是有公司来学校校园招聘的时候也跟着跑宣讲会跑面试,也是一天下来,发现自己貌似什么也没干,累得半死。
大四那一年,我们很多同学需要完成毕业实习,我提出要去北京的媒体体验一下,有同学告诉我说他有姐姐在那边实习过,觉得那边的环境不好,很是无赖,建议我不要过去。
几天后,我还是买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票,组织一同前去的几个同学一起租房子一起拼餐,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我生命中记忆里成长很快,也是最最怀念的北京五个月。
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我告诉我父母我准备到深圳去了,这时候那些跟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都回到了老家,在事业单位当一个小文员一类的工作,我说服我妈,要不您让我试试吧,要不混不下去就回去。
我妈答应了,然后这四年下来我就这么混过来了。
我工作的第一任领导应该算是我职场的第一个贵人,他是个很幽默好玩的领导,工作上认真细致但是也不忘了适当调节我们的心情,遇上项目跟加班的时候也会各种好吃好喝宠着我们,每次有节假日还会组织我们部门去莲花山或者大梅沙晒太阳,在我职场的第一年里,他一一教会了我很多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这种经验不光是工作上的技巧,更多的是心态上的平衡跟调节。
他说我的性格比较沉稳,所以在大环境中可以多做辅助性的工作;我说除了策划的工作之外我还想接触一些别的工作,于是他就安排我同时处理销售部门的一些商务沟通上的事情;后来我说自己不擅长跟数字打交道,这会占据我很多精力,于是他就把数据统筹的这一部分工作交给了另外一个感兴趣的同事。
有一次我跟他说我不擅长在会议上表现自己怎么办?他嘱咐我说,那你就每个月把你做的这么些工作一一罗列,然后发邮件抄送上面的领导,他还叮嘱我,在职场上如果你不擅长锋芒毕露,那你就用曲线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但是关键是你得把握好关键点才是。
就这三年的时光里,我一一从一个懵懂的玻璃心女娃慢慢磨练成了女汉子,看到这里,你肯定也觉得,我会心里感激道到他不行,嗯,我心里也是这样的。
但是我最后还是决定辞职了,领导找到我问我原因,我解释说跟您跟公司都没有关系,这里很好,但是我想往互联网方向试一试,这也符合我三年的职场规划,领导这个时候突然变得很严肃,然后说了一段我至今都忘不了的话。
他说我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女孩真的不需要太拼,你大学毕业就来到了这么好的公司,这里的环境福利什么的都是别的地方所不能比的,而且你看看跟你一起进公司的这批女孩,基本上都已经结婚还有些已经怀孕待产了,你听我的话,就在这里安心的上班,过几年结婚生子什么的公司的待遇都很好,你要是错过这里了,以后就没有这么好的福利了。
那一个晚上我回到家思考了一夜,想着这三年来这个领导对我的好,我很是感激,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了:如果十年后我还在这里待着,我会是什么样子呢?
第二天早上我去公司上班,看到隔壁的一个大姐同事在擦桌子,前后来回洗手间洗了抹布好几次,我问她说,你为什么要整理这么干净啊,清洁阿姨不是每天都有来整理么?大姐回答说,这个桌子我可是得用好久的呢,我还有二十多年才退休呢!
隔天早上,我就把辞职书递了上去,这一次领导怎么劝我,我始终不出声解释。
很长一段时间后,我跟前同事们聚餐吃饭,他们问我为什么要走,我说在一份工作上要走的最大的理由,就是看公司周围比你资历年长的同事是什么状态,那你就知道该不该留下来了。
我的闺蜜去年从国外回来到老家的市里上班,有亲戚知道了以后就说她,我当年就说了让你别去国外念书工作,再好的地方都不如自己的家里,你看你现在不也是回来了么?
闺蜜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也不能反驳自己家的亲戚,于是找到我诉苦,我安慰她,你自己认真想一想,要是你当年没有出国留学,没有国外生活一段时间然后直接就回老家工作生活了,那个你跟现在的你会是一样的吗?
闺蜜默不出声,就这么思索着。
说到这个闺蜜女孩,她从小到大父母的关系都不好,所以她跟父母的的关系也很淡,后来上高中开始她就很不喜欢回家,到了大学以后即使是寒暑假也找各种借口在外,就是不愿意回去,她的意思就是那个家让她很不快乐。
当年跟她在高中上下铺的时候,她就告诉我此生的愿望就是尽自己所能,离家多远就多远,于是她就真的出国了,然后她谈了几场异国恋情,认识了很多其他国家各种价值观的同事朋友,她开始明白人生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种,于是她开始渐渐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那个小孩,父母他们的世界里有自己的无可奈何,但是作为子女,她是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善这个家庭的。
于是几年后,她终于愿意回家了,如今她的状态就是,每天都会跟她的父母各种拌嘴跟偶尔吵闹,但是不再是以前小时候的那种歇斯底里跟无理取闹,她开始明白这本身就是生活里甜蜜的负担的一种状态罢了。
如今伴随着我的码字,每天给我留言的人很多,每个夜里看着一排排很长的留言的时候,我的记忆里会穿越回很多年前的那个自己,我有无数的问题跟迷茫,不知道从何说起,也不知道找谁来说,直到如今的我才慢慢开始接受这一点,我们这一生伴随着问题而来,谁都逃避不了,只是每一个阶段的问题状态不一样而已。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是讨厌自己,因为我就是别人眼中那种想太多的人,而这种人就是被别人定义为「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个评价让我一度很恐慌,于是我开始听从别人的建议试着去改变些什么,比如多看书多认识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而后我又发现了,这一层理解能力上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上升到另一层格局的时候,对应的问题又会来了不是么?
也是因为这样,我开始不去接受那么多的外界信息,我试着去梳理我自己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为这个问题所要承担的代价。
比如说我选择留在深圳这个城市里生活,我就开始告诉自己需要适应这里的种种一切,无论是它的好与不好,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学会了慢慢运用它好的那一部分,比如说大熔炉的环境能遇上天南海北的人,比如说便利的设施能够让我半夜也能随时找到一家可以吃饭的地方,比如下雨天出门用手机就能叫上专车去接一个很重要的朋友。
至于别人告诉我的,大城市里压力很大,你最好回老家来,你该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你该省一些钱少跟朋友吃饭,你该节约一些要给自己买个房子了,你出去旅行应该给去熟悉一下别人的攻略,这样能把每一个景点都玩过一遍才不浪费钱,更有人说你还是别去旅行了,万一回来找不到新的工作怎么办?
就在我码完今天这篇稿子的时候,我已经接到了第十个出版社编辑的合作邀请了,知乎上开始有人给我留言帮忙做文案策划兼职的工作,还有我在旅行路上遇见的老板邀请我加入他们基金会的一个项目,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之前所没有预料到的。
现在细细想来,我上一个月决定给自己一个间隔月的假期,告诉别人我就任性的去别的地方晒晒太阳,他们都劝我说,你会后悔的,因为你发现旅行回来并不能给你解决什么东西。
如今我终于可以说一句,那些觉得旅行归来什么都没有改变,不能重新适应的人儿,幸亏不是我,也不会是我,因为我已经开始明白,我作为一个表面上的乖乖女,这些年的光景里每一个选择无一不是说服了我自己才付诸行动的,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承担一切后果,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走得怎样,我一样忐忑不安,但是至少我没有那么慌张了。
前天我妈给了我一个电话,说在老家工作的小学同学海洋姑娘最近开始忙着相亲了,但是因为家里环境里的那些男生基本上都是不合适的,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也没辙,海洋妈妈快急疯了,于是问我怎么办?
我回复说,一是我现在的人际关系都在深圳,老家的熟人我已经没有多少了,这点我真的帮不上忙;二是如果当年我听从了妈你的话留在老家,那估计现在操心的人应该是你了吧?
然后晚上我独自给海洋姑娘微信,她说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办了,大城市的节奏我已经无法适应了,可是老家这个地方我实在是找不到聊得上的男生,更别说是合适对眼的了。
然后她问我,如果是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回答说,我就是在知道这个问题出现之前,已经告诉自己用另一种解决方式来规避这种后果的出现了,所以我没想过自己会遇上这样的难题,所以我也不能给你答案。
人生之中,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更多的问题是死循环,在我的价值逻辑里,我宁可选择每天多一点忙碌多一点思考,用以解决那些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也不愿意享受一时的安逸而走进死胡同的状态,就像我的闺蜜说的那一句,如果这一生可以有真的幸福,那么我希望自己能够老有所成。
Let it go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在我还没有修炼出我的秘籍功力之前,我所遇上的每一个难题,我都愿意倾听别人的建议,但最后绝对是听从我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决定的。
同一条路上,有人看到的是风景,有人看到的是吵闹,还有人觉得骑自行车游玩没有坐大巴里看风景来的舒服,我不发表意见,我就享受着每一刻当下我所能感知到的温暖与美好,然后化成能量,投入到下一场解决问题的战役中。
或许这才是生存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