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我们的思想都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因为我们觉得他么很重要),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因稀缺而强行改变。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例如,我们可以测试当某个想法整天在我们脑海中盘旋时,我们是否会更加迅速地看到相关的词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稀缺对人类大脑的影响存在于潜意识中,即无论大脑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会牢牢地俘获他的注意力。稀缺,其形式从本能需求到非本能需求,都会俘获我们的大脑。
稀缺对我们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例如,‘主观时间延展现象’,孤独者非常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等。
经济学同样也会研究稀缺,但不触及心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方法去实现无限愿望的学科,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应该如何对实物稀缺进行管理的学科。例如,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价格是对实物稀缺的反映。
稀缺的实质和稀缺的感觉是不同的。我么对稀缺的感觉,取决于可用的资源(实质性的限制:有限的存款、欠下的债务、等待我们去完成的工作)和我们自身的体验(我们对事务重要性的主观理解:有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成长环境甚至遗传基因决定)。当我们感觉到稀缺或者说稀缺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后,我们所关注的事物、我们对选择的权衡、我们思维方式、我们的决策和行为都会受到萦绕在脑中的稀缺的感觉的影响,因此稀缺是一种心态。
稀缺对我们的影响可以从好坏两个方面来说明:我们在面对迫切需求时,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做得更好;我们同时也会忽略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变得不那么有成效。
‘带宽’,这里指的是心智的容量,包括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心态会降低这些心态的容量。同时稀缺会进一步延续和加剧稀缺。
作者强调,本书中的稀缺仍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科学——揭示稀缺的心理学基础并利用这一知识去解释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和行为方式,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专注的“得”
稀缺会迫使人做出选择,所有抽象的事物都会变得具体起来,此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资源上。例如,会议中的‘中途修正’(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deadline(工作成效以及时间管理方式等)。
管窥的‘失’
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管窥,顾名思义,会让我们视野狭窄。管窥,会放大其他事物的成本,缩小其他事物的收益;会影响并指挥我们去想哪些事和不去想哪些事。
‘抑制’,对一项事物的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例如,当你生莫人气时,抑制作用会令你忽略他的好处等等。稀缺创造出了一个强大的目标——应对紧迫的需要,这一目标便会抑制其他目标和想法。
‘管窥负担’,即管窥后的负面后果——没有对管窥心态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心智负担和不利影响。例如,消防人员中死因中不系安全带排在第二位,因工作而忽略了家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