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为美

            ———记于2010年

    下班回到家,儿子跑过来,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说:“妈妈,今天的传话作业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儿子上了学前班后,有了一项新的任务,就是每天放学回来,都要把老师的布置的一句话,回家传给大人,并记在家园反馈本上,家长要签上大名。

    感觉这样的作业即新颖又可以煅练孩子的记忆力和责任感,我们也是积极响应。

    刚开始,小超哥还不习惯这项新任务,有时还反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老问我?”

    有几次实在想不起来,妈妈只好让他上班级博客查,让他自己念出来。

    但后来,有时班级博客上也不写上传话了,只能靠他的记忆力,这样一来小超哥只能靠自己了,反而脑筋还记得更牢了。

  这段时间,传话作业是老师新教的论语。在各种文学泛滥的时候,听见儿子念叨的论语,如沐春风,古人的智慧,简短却一针见血。

    前天儿子念了一句新学的论语考我: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一看字面,似乎很好理解,一深思却不是那么简单。

    后来特意上网查了查,如果按字面上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不用仁义的美德来督促自己,不与仁人相处、不在具有仁义的地方居住,哪里算的上有智慧呢? 关于个人成长,孔子强调了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外部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而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解释:人的内心只有充满仁德,看到什么都会是美好而喜悦的。其实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缘于心念不同,看到的与感受到的自然不同。

    跟着儿子学论语,我也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