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个女人最掉价的行为,不是邋遢,不是穷困,也不是贪慕虚荣,而是跟错误的人纠缠,和不值得的人寻求爱与认同

听一个小伙伴说自己感情的纠结,一边放不下那个对象,一边又觉得对方不够好,然后处于深深地内耗中。

这种劝分,对方不愿意,劝结婚,对方也不乐意,似乎除了继续纠缠也只能纠缠了。

这让我想起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塔拉,她经历了原生家庭的情感绑架,而后又通过教育建立了独立的人格。

曾经她因为父亲近乎病态的精神控制,以及哥哥肖恩的暴力而陷入对家庭的病态依赖。

那时的她很自然地以为未来会早早结婚,而后与丈夫在父亲农场的周边建房子,依附于父亲生活。

尽管她被家人以爱之名,剥夺了其自我价值,但她仍对家庭有着盲目的忠诚。

后来她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后,逐渐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问题,明白了家庭对自己的否定,这是扭曲的爱与认同。

最终,塔拉选择通过教育重建自我,拒绝再从家庭中寻找价值,活出了自我。

一个女人最掉价的行为,不是邋遢,不是穷困,也不是贪慕虚荣,而是跟错误的人纠缠太久,和不值得的人寻求爱与认同。

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与错误的人纠缠,终会无果。

哥哥肖恩多次对塔拉施暴,比如将她头按进马桶、威胁要杀她等,但她却因家庭压力与情感依赖选择隐忍。

每当哥哥叫她时,她会感到害怕,但仍会出现在其面前。

而父母知道这情况,但也无任何表示,甚至他们还会要求塔拉应该为家庭付出。

比如塔拉哥哥在工作中受伤,父亲仍会让塔拉顶替哥哥的位置,继续工作。

父母对塔拉的伤害远不止次,比如父母因宗教信仰拒绝现代医学,导致塔拉多次因意外受伤而未得到及时治疗。

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不值得的”,它阻碍了塔拉的健康与成长。但早期的塔拉,由于对爱与认同的执着,故对父母无条件顺从。

而开头的小伙伴,对象说如果她想结婚也可以,只是他没钱。在日常生活中,两人还有诸多摩擦,且男生的态度是不作为。大意是就这情况,看你想怎样吧。

这种以感情为伪装,实际上充满了操控与暴力的关系,本质上是错误的人。

这关系也是有毒的,需要与之切割或保持距离。

塔拉在书中强调,她能摆脱原生家庭的认知局限,且学会用理性与批判思维审视关系,归功于教育。

教育让她明白了正常的家庭关系是怎样的,也懂得了辨别关系的毒性,最后主动选择离开。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点是重构自己的过去,将自己作为受害者的身份转变为自我觉醒者。

一个女性如果将自我价值寄托于错误的人,那么就会不断重复受害者逻辑,甚至被困一生。

而塔拉的选择证明,女性可以通过自我叙事重建价值,摆脱情感依赖。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避免“掉价行为”?

首先,是建立情感边界。

塔拉在书中逐渐学会了对家庭暴力说“不”,还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

当父亲再次叫她回去时,她直接拒绝了。

女性在情感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底线,比如在亲密关系中,长期受到忽视,则可以主动沟通或选择离开。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一旦对方触碰,就要断舍离。

其次,是投资自我成长。

塔拉通过教育实现自我救赎,证明了自我成长是摆脱低质量关系的根本。

当你决定改变,不要害怕自己的起点低。因为起点低,你未来的可提升空间巨大。

按照喜欢的博主的话来说,那就是你的故事反差会更大,更容易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来提升自我,比如学习心理学课程,考下心理咨询师证,让自己的未来多一个选择。

建立独立社交圈,这可以减少对单一关系的依赖,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定期反思关系模式,通过识别情感操控、暴力倾向等来认识到对方为错误的人。一旦意识到对方是错误的人,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即使是离开这个人。

最后,批判性审视关系。

判断一段关系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这段关系是否给自己带来积极改变,比如对方提供情绪价值,让自己心情愉悦,或者对方与自己一起共同成长,自己在不断变好。

对方是否懂得尊重自己,有边界感。比如当自己说“不”时,对方会不会尊重你的意见或决定。

最后是这段关系是否消耗资源,比如有人晒自己分手后,不论是气质还是面相都变好了,这说明那关系消耗人。

通过对关系的评判,而后做出相对较优的选择。

一个真正自我觉醒的人,会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迫承受。就像塔拉,会从被动承受转变为主动选择,选择合适的家人陪伴。

记住,当下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论是好是坏。

另外,我们也需要明白,人需要的是自我认同,而非外部认同。当我们不再依赖外部认同时,便能成为自己,且实现自我价值。

你是你,不一样的烟火。成为你自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