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风暖暖,春雨淅沥,阳光雨露滋润万物,大自然的一切都露出勃勃生机。
校园里的玉兰花开了又谢了,嫩叶吐芽;大杨树上的“毛毛虫”落在地上,引起小朋友的好奇,拿在手里左看右看,挺好玩儿;桃树吐露芬芳,绽放笑容……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也开始“蠢蠢欲动”。
上周一接到参加清明节活动的通知,赶紧出稿子,做前期准备工作。周一晚上安排熟读稿子,周二上午抽出一节课初步练习,反复指导,反复练习,孩子们的悟性极高,三遍下来,已经有了雏形。再加上有了背景音乐,更是锦上添花。
周三,根据主办方要求,只能有30人参加活动,只好忍痛割爱,让准备好的孩子参加,看似我挑选的,其实,是他们自己争取到的,谁背的稿子熟练,就有机会参加,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落实人选,排出队形,加入动作。因为第一次脱稿,他们有些紧张,衔接处不太流畅,朗诵的节奏有点快。这得抓紧练习了,不然拿不出去。
时间紧,任务重。不得已挤占了一节体育课,一节武术课,集中排练,效果一遍比一遍好。
周四,我们是胜利中学彩排,初次登台,位置需要找准,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参照物。彩排第二遍的朗诵比第一次诵读快了不少。
周四回来,没有再进行练习,他们有了登台的练习,不需要过多的说什么,他们都是大孩子了,有了一定的自我调整能力。
周五,早早地来到活动现场,本想再次登一台,找找感觉,可是天下下雨,只好作罢。
雨方住,活动始。

按照要求,我只能停在大后方,出场登台,只能看他们自己了。
交代清楚,把他们带到现场一侧后场,打开话筒(需要携带上场),退到栏杆外。
人退出来,还在担心他们进场的步伐是否能一致,精神是否饱满,上台后位置是否能找准,还少一个话筒,怎么办?……
主持人话音刚落,他们精神抖擞,齐步上台,这时的我,真是成了幕后,站在舞台后,只能听到他们的声音,看不到一丁点儿。
心跟着他们声音起伏,声音告诉我,他们全情投入在朗诵,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把握,音乐的烘托,一切都是刚刚好。这一次比前边排练的任何一次都好。
他们展现出他们的实力!他们就像春天里的那点绿色,生机盎然,更像枝头的那朵花蕾,灿烂绽放。
希望,那一抹春色永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