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实践》学习心得

2018年暑假,在县优秀教师读书会的QQ群里,我又一次看到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招收简章。其实自己一直对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充满了憧憬。不仅因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里有许多大名鼎鼎的教育专家,而且身边有许多优秀教师都加入了新网师的学习。他们拔节般的成长让我心生羡慕。但是三千多字的阅读史让我一次次望而却步。虽然自己喜欢阅读,但是缺乏系统完整的啃读经历,特别是对教育专著类书籍的阅读,真是少之又少。我平时的阅读仅限于蜻蜓点水般的碎片化阅读,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人文小说类仅供娱乐的书籍。

如何能梳理出一篇三千多字的阅读史呢?那几个日夜脑海中都是新网师的招收简章。它像一块磁铁般深深的吸引着我。在距离招收截止的前一天,我才鼓起勇气,坐在电脑前开始搜肠刮肚的码字。从记忆中听母亲讲的故事一字一句写起,一路追忆、梳理到现在在工作之余读的书籍。酷热难耐的整个下午,任汗水浸透衣衫,我依然纹丝不动的端坐在电脑前码字。终于在晚饭前我顺利提交了作业。我像完成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般筋疲力竭。辗转难眠了几个日夜的神经终于得到了放松。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终于在开学前,又一次在县优秀教师读书会的QQ群里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写在录取人员的名单中。我竟像范进中举般狂跳雀跃,心中的狂喜真不亚于当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基于对阅读教学的热爱,想把阅读的喜好传递给我所教的每一位学生,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胡红梅老师的《整本书阅读与实践》课程。旨在用心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

9月13日七点半,终于等到了胡老师的第一次分享课。我端坐在书桌前,拿出崭新的笔记本,认真的记录下胡老师的这次分享课的教学内容。我能想象到其他老师也像我一样,手握手机,专注而虔诚地认真“聆听”着胡老师的课程分享。手中的笔不停的记录着、思考着……。

一学期下来,我们双周周四晚上七点半的学习,成了一种习惯,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知不觉中,在胡老师的八次授课分享中,我们一起交流了27 本书。每本书的分享都饱含着胡老师的心血与智慧。胡老师在每本书的分享过程中,都不厌其烦的传授给我们每本书的导读设计、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还把她在学校践行的阅读教学毫不保留的分享给我们。每本书的导读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阅读教学的别开生面。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整本书阅读有这么多美妙的方法,这么多有趣的环节设计,这都需要老师在课下花心思去雕琢每一本推荐给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在自己熟读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本书的导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

在胡老师的引领下,这学期我也笨拙的在班级里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我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绿山墙下的安妮》推荐给大家。我让孩子们一个月之内利用课下时间通读此书,并把自己感兴趣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为接下来的读书交流会做准备。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高涨,每天来学校后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或认真阅读或低头书写,不到一个月,大家都通读完了此书。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认真梳理了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他们的积极发言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人物的了解。根据这些人物,我又让孩子们回顾他们在书中的有趣事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有的是通过阅读自己摘抄在本子上的片段完成。最后我让孩子们动手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她(他)?通过读写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对比胡老师的整本书阅读实践课,我的课堂失色很多。在整本书阅读与实践的道路上我还要不断的努力修行与实践。这学期,非常庆幸自己能跟着胡老师一起学习整本书阅读与实践课程。她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打开了一片蓝天。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实践胡老师所分享的每本书教学。在实践中寻找最美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